字词 | 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亦 副词 一、用于谓语前,表示人、事物或者动作行为的对象只限于某个范围,句末常有语气词“也”、“耳”等与之相呼应。 义即“只”、“只是”、“只不过”、“仅仅”。 二、表示人与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类同。义即“也”。 ❶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老子·第二十三章》)❷ 吾闻之曰:“善人在患,弗救不祥;恶人在位,不去亦不祥。”(《国语·晋语八》)——善人在患,弗救不祥:好人处于危难之中,不予搭救则不吉祥。去:使离开。 ❸ 事有不可知者三,有不可奈何者亦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❹ 乡人周眕有一奴,使入山伐薪。 奴有妇及妹,亦与俱行。(《搜神后记·虎符》)——伐薪:砍柴。俱:一起。 三、表示两种动作行为相继发生或两种情况相继出现。义即“又”。 ❷ 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 (《左传·宣公十四年》)——聘:出使。假道:借路。 以:而。 四、用于让步复句的后一分句或紧缩句的后一部分,表示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会导致某种结局或结果。前一分句或紧缩句的前一部分常有表示让步的连词“虽”或副词“自”、“唯”等与“亦”相配合。义即“(即使)……也……”、“(就是)……也……”。 ❶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诗经·召南·行露》)——女(rǔ):通“汝”,你。何以:为什么。 讼:诉讼,打官司。 虽:即使。 ❷ 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左传·隐公三年》)——句义:我即使死,也没有什么后悔的了。 ❸ 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荀子·大略》)——去:消除,改变。 好:爱好,崇尚。 (《汉书·楚元王传》)——堪:周堪。非独:不仅仅。自:即使。里:居民基层单位。 五、强调动作行为具备了一定条件时或在某种情况下,自然会怎样。 义即“就”、“则”。 郁闭:聚积堵塞不通。而:则。 从者曰:“乃乘之主,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新序·杂事第五》)——万乘之主:指大国之君。乘: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六、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已发生或出现。义即“已”、“已然”、“已经”。 ❷ 颜回北面拜手曰:“回亦得之矣。”(《列子·仲尼》)❸ 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今虽盛明世,能无林中士?(《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王康琚:反招隐诗》)——巢居子、林中士:指隐居的贤者。 七、用于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义即“可”。 ”(《史记·孟尝君列传》) 八、用于反诘句中,加强反诘语气。义即“又”、“岂”、“还”。 ❶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孙子·虚实》)——度(duó):推测,估计。 不敢以祭:不敢用来祭祀。 九、用于祈使句中,表示请求、劝勉等语气。义即“请”、“希望”。 ❶ 若有其人,耻之可也;若其未有,君亦图之。 (《左传·昭公五年》)——若其:如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