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山字型构造
长江流域内山字型构造体系中规模最大者。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300~400公里,主要展布于长江中、下游北部地区。弧顶向南凸出,位于鄂东南武穴附近。东翼大体沿长江伸展于安徽省的安庆、铜陵、无为及和县等地。长江两岸古生代与中生代地层构成一系列褶皱,岩层大体北东向直至南京附近。东翼反射弧在南京与镇江间,即著名的“宁镇弧”,扬州——铜陵断裂是其主要成分。东翼反射弧的脊轴为北北东走向的茅山山脉。西翼自弧顶向西北直至湖北襄樊,大洪山弧及襄樊——广济断裂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西翼反射弧弧顶在襄樊至房县等地,荆山弧及青峰断裂是其主要组成部分。黄陵背斜则是西翼反射弧脊柱,背斜轴部由古老坚硬的结晶岩组成,是正在兴建的三峡工程坝址所在地。淮阳山字型构造的脊轴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北部及以北,河南固始与安徽霍邱之间的霍山,南北向延伸,表现为一系列南北向的低山、断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