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淬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淬火 火与水合为焠①。 《史记》卷二七 〔注〕①焠(cui):同淬。 汝南西平有龙泉水,可以淬刀剑,特坚利,故有龙泉之剑,楚之宝剑也。 《史记》卷六九,司马贞《索隐》引《晋太康地记》 ……巧冶铸干将之朴,清水淬其锋。 《汉书》卷六四 蒲元……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熔金造器,特异常法。刀成,自言:‘汉水纯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之。有一人前至,君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犹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云:‘杂八升,何故言不?’取水者方叩头首伏云:‘实于涪津渡负倒覆水,惧怖,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于是咸共惊服,称为神妙。刀成,以竹筒密内铁珠满其中,举刀断之,应手灵落,若薙生刍,故绝称当世,因曰神刀。 《太平御览》卷三四五 【评】三国时蒲元掌握了不同水质对淬火后钢刀质量的影响。 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 《北齐书》卷四九 山间水出而殷者曰绣水,淬刀刻玉,地溲也。一曰虎骨朴硝酱,刀成之后,火赤而屡淬之,一以酱同硝涂錾口,煅赤淬水。 明·方以智《物理小识》卷八 夷人又以地溲①淬刀剑者(地溲乃石脑油②之类,不产中国)。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一四 〔注〕①地溲:溲(sou)音搜,便溺,这里指石油。②石脑油:泛指精制、半精制或未经精制的石油产品。 【评】多种淬火剂的使用,表明古代对不同介质和成品性能之间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 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水火未济,其质未坚。乘其出火之时,入清水淬之,名曰健钢、健铁。言乎未健之时,为钢为铁,弱性犹存也。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一○ 凡铁鎈,纯钢为之。未健之时,钢性亦软。以已健钢錾划成纵斜文理,划时斜向入,则纹方成焰。划后烧红,退微冷,入水健。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一○ 【评】入水前的微冷,即现代淬火前的冷待,以减少工件由于淬火造成的变形和开裂倾向。 其钢之健贵乎淬,未淬则柔性犹存也。淬者,钢已炉锤,方出火即入乎水,大火以柔之,必清水以健之,乃成纯钢,此炼钢之事也。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一五 【评】淬是中国古代对于钢铁最重要的热处理方法,明代以后称为健。考古发掘研究表明,至迟在战国后期已广泛使用淬火工艺,直至现代。 淬火cuìhuǒ一种热处理工艺,把工件加热到一定火候后浸入水里或油里急速冷却,使更坚硬。俗称蘸火。 淬火cuì huǒ一种热处理工艺。1877年《西国炼铁法略论》:“钢能退火或淬火。” 淬火金属或玻璃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保温,随即快速冷却。一般用以提高硬度和强度或改变其物理与化学性能。 淬火将金属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淬火quenching 淬火quench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