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淋巴组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淋巴组织lymphatic tissue

动物体内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组织。由网状组织支架中充以大量淋巴细胞构成。可以分为中枢淋巴组织和周围淋巴组织两类。中枢淋巴组织分布于胸腺及鸟类腔上囊,其支架为上皮性网状细胞,不含网状纤维;上皮性网状细胞构成淋巴细胞分裂分化的微环境,诱导干细胞分化成为成熟淋巴细胞;其中,胸腺哺育T淋巴细胞成熟,腔上囊哺育B淋巴细胞成熟。周围淋巴组织分布于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器官,其支架为普通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有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两种。弥散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分布均匀,以T淋巴细胞为主;淋巴小结呈球形或椭球形,以B淋巴细胞为主。大量淋巴组织构成淋巴器官,亦有部分淋巴组织存在于肠等非淋巴器官中。

淋巴组织lymph tissue

系由网状结缔组织和无粒白细胞共同形成的一种特殊组织。淋巴组织中的网状纤维形成网状支架,在网眼内充满了大量淋巴细胞和数目较少的网状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等。淋巴组织在人体内分布很广泛,约占体重的1/10,其中淋巴结、脾、胸腺、扁桃体含此成分最多。

淋巴组织

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组织。其支架常由网状组织构成。常以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的形式,存在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中。由大量淋巴组织构成的器官称为淋巴器官,多位于淋巴通路和血液通路上,具被膜及一定的形态结构,如胸腺、脾、淋巴结及扁桃体等。是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结构。

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

是由网状组织和淋巴细胞构成的一种组织。其主要构成淋巴器官,如淋巴结、脾、胸腺等。也有的弥散存在,称弥散淋巴组织,如消化管壁上的弥散淋巴组织。大多数淋巴组织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立体网架,网眼中填充着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也有的淋巴组织,如胸腺中的淋巴组织,只有网状细胞构成立体网架,无网状纤维参与。

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是含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组织,主要由两类细胞组成。一类是中胚层来源的网状细胞,呈星形,有多个突起,同网状纤维一起相互连成多孔的网架,除有支持作用外,并构成淋巴细胞和其它细胞生存和相互作用的微环境(参见“网状细胞”条)。另一类是迁入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淋巴树突细胞、小结树突细胞、交错突细胞、肥大细胞和粒细胞等,充满在网状细胞的网孔中。淋巴细胞最多,在此进行分裂和分化。淋巴组织的细胞类型和数量,因所在部位和免疫功能状态而有明显的差异。淋巴组织是构成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的主要组织,并分布于某些器官的粘膜中,其中以消化管和呼吸管道更丰富。淋巴组织分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两型。胸腺和鸟类腔上囊的淋巴组织的结构较特殊,由内胚层来源的上皮性网状细胞构成网架,没有网状纤维。上皮性网状细胞可分泌激素,并为淋巴细胞的早期分化提供适宜的微环境,使淋巴干细胞分化为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有人称这种组织为中枢淋巴组织(参见“胸腺”条和“腔上囊”条)。
弥散淋巴组织 构成脾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边缘区,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和髓质,并存在于粘膜中。淋巴细胞的密集程度和类型不一,有的以T细胞为主,有的含B细胞和浆细胞较多。它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的分界,发达程度与抗原刺激有关,其内有由高内皮细胞组成的毛细血后微静脉,是淋巴细胞出入的重要通道,以进行再循环或迁移。
淋巴小结 也名淋巴滤泡,由密集的B细胞和一些巨噬细胞、小结树突细胞和T细胞等组成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团,直径约0.25~1mm。淋巴小结存在于周围淋巴器官和粘膜结缔组织中。它们不是固定不变的结构,在抗原刺激后形成或增大,抗原消失后减少或消失。初形成的淋巴小结较小,尚无生发中心,称初级淋巴小结。有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较大,称次级淋巴小结(图1)。生发中心出现于抗原刺激后4~7天,故又称反应中心。充分发育的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可分明区和暗区(图1)。暗区在生发中心的下半部,着色较深,含有许多大而胞质嗜碱性的淋巴细胞,称成中心细胞,它们分裂后形成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称中心细胞。中心细胞的胞核染色质较粗,核膜有明显的凹痕,胞质着色淡。明区位于生发中心的上半部,着色较淡,有丝分裂象较少。还常见大量吞噬了淋巴细胞的巨噬细胞,称可染小体巨噬细胞。它们散在的分布使明区呈星空状。明区还含较多的小结树突细胞和T细胞。小结树突细胞在光镜下不易辨认,能借助于抗体和补体聚集抗原。密集的小淋巴细胞在生发中心周围成环排列,称套层。明区上方的套层最厚,称为帽。淋巴小结的配布有极性,在淋巴结中帽朝向被膜下淋巴窦;在脾内帽朝向红髓;在扁桃体朝向隐窝上皮。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的研究表明,暗区的成中心细胞是识别抗原后初转化的B细胞,它们分裂分化为中等大小的中心细胞,再分裂分化为帽的小淋巴细胞,其中主要为B记忆细胞,还有一些为前浆细胞,在附近或迁移到别处转变为浆细胞。若抗原刺激消失,生发中心将出现退行性变化,如暗区变小,有丝分裂减少,明区细胞稀疏,细胞间出现嗜酸性蛋白样物质,还常见成群的胞质嗜酸性的细胞。淋巴小结渐变小或消失。

图1 淋巴小结结构模式图

1.输入淋巴管 2.被膜 3.被膜下淋巴窦 4.帽 5.明区 6.暗区 7.副皮质区


辅助细胞 它们是引起免疫应答必需的起辅助作用的细胞,有巨噬细胞小结树突细胞、淋巴树突细胞和交错突细胞等,都是迁来的细胞,其数量随功能状态有很大的变化。除巨噬细胞有强盛的巨噬能力外,其余的几种细胞无巨噬作用,粘附力小。这些细胞发出多个树状或薄纱状突起,伸到淋巴细胞之间。核呈不规则形,染色质少。胞质除有较多线粒体和微丝外,其余的细胞器均不发达。小结树突细胞分布于淋巴小结内; 交错突细胞分布于胸腺依赖区,淋巴树突细胞则分布于一般的淋巴组织内,与形成和调节局部的微环境有关,使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内形成有规律的配布。
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位于身体各部。它们所含的淋巴细胞不断经血流和淋巴周流全身,并常迁移到别的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中。血流中的淋巴细胞常穿越具有高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进入淋巴组织,驻留长时间后又再循环或迁移。淋巴细胞的这种反复循环和迁移称淋巴细胞再循环(图2)。参与再循环的淋巴细胞总体称淋巴细胞再循环库,其数量约为血流淋巴细胞的数十倍。淋巴细胞是个混合群,循环最频繁的是T记忆细胞和B记忆细胞。T细胞经淋巴结再循环一次约18~24小时,B细胞约30小时。经脾的再循环较快,只需2~4小时。有些细胞如K细胞、NK细胞、浆细胞的前身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等经血流进入病灶,不再循环。

图2 淋巴细胞再循环示意图

1.造血干细胞 2.胸腺 3.T细胞 4.骨髓 5.B细胞 6.淋巴管 7.血循环 8.脾 9.粘膜淋巴组织 10.淋巴结


淋巴细胞进出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的主要通道是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淋巴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内皮细胞呈立方形,细胞表面有专供淋巴细胞识别的抗原。不同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略有差别,各种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各异,因而各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组分不同。带有IgG膜抗体的B细胞可进入淋巴结,带有IgA膜抗体的B细胞可进入消化道和呼吸管道粘膜的淋巴组织。T细胞和某些B细胞能识别两种抗原,故它们可随处停留。淋巴细胞只有在它的抗原受体与内皮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时,才可穿过内皮细胞或细胞间隙进入淋巴组织。抗原刺激后淋巴组织的血管充血,穿越的淋巴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再循环使全身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之间互通信息,并使淋巴细胞能机动地巡回于全身或聚集于病灶,有效地清除抗原。淋巴细胞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严格的分工,对某种抗原而言,具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数量不多,但通过再循环,提高了识别抗原的机会。
☚ 尾骨体   淋巴器官 ☛

淋巴组织

lymphoid tissue


淋巴组织

lymphoid tissu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