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症状 消化症状消化不良:积食 停食 存食 由饮食过量、脾胃损伤所致的消化不良:伤食 腹泻:泻(泻肚;下泻) 痢 泄(泄泻;泄注;泄泻;注泄) 洞(洞下;洞泄;洞泻) 腹疾 拉稀 跑肚 闹肚 破腹 坏腹 拉肚子 河鱼之疾 水泻,腹泻:泄下 轻度腹泻:溏泄 急性腹泻:暴下 便秘而后又腹泻:让 腹胀:膨(气~;水~) 郁结胀闷:痞胀 胸腹郁结,阻滞不通:痞蹇 粪便干燥,大便困难而次数少的症状:便秘 便闭 ☚ 五官症状 呕吐 ☛ 消化不良indigestion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可由于缺少各种消化酶,如缺少胃蛋白酶、盐酸,或缺少胰液、肠液、胆汁等造成食物不能充分被各种酶类进行化学消化;亦可由于食量过大或食用难消化食物而致。临床表现:食欲低下、腹胀、胃区不适、嗳气、腹泻、粪量增多、粪质粗糙有没被消化的食物碎片,且有腐臭味,体重减轻。此种情况多见于小儿、老年人、体弱与久病者。治疗:吃易消化饮食、少量多次;适当给以助消化的酶类与稀盐酸、多种维生素;用健脾胃的中药;针灸等。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三胃火功能衰弱,不能很好地磨碎食物和分解饮食精华、糟粕而发生的一种疾病,它是造成四组痼疾之根源。《能明之灯》:“培根病、赤巴病、剑突病与铁垢病为一组痼疾;泻吐、痈疖和日形脓肿为一组痼疾;痛风、痹证、黄水病和黑斑病为一组痼疾;下落浮肿、灰色浮肿、水肿和痞瘤为一组痼疾”。四组痼疾,每组各有4种疾病,共16种。这些痼疾的发生,都是由消化不良所引起。故腹内疾病首先要诊治消化不良。 病因 具有土、水性的培根功能紊乱而引发。凡是寒性体质、隆偏盛的人,体力衰弱、肌肉干瘦的人,长期食用粗茶淡饭无营养的食物,静坐不活动,悲伤劳心过度,年迈苍老,久饥后偶然饱食,食用不习惯的饮食,如半夜进食未曾食用过的食物或不适宜胃口的食物,又如食用乳制品、酸性食物、蔬菜、奶子、鱼肉等,前餐未待消化又进后餐,食用生冷腐变的食物,未成熟谷物、腐烂食物、瘦肉、脂肪,生奶子、生菜、未煮熟的食物,发馊、烧焦的食物,未煮好的粥,喜食零食、不到进餐时间进食等,都会引起消化不良。 饮食消化过程,饮食被纳入胃之后,存在于胃上部的帮助消化食物的胃火——能碎培根,将食物磨碎成糊状,然后由存在于胃中部的消化食物的主要胃火——能消赤巴即赤巴火进行熟腐消化,最后由存在于胃下部的帮助消化食物的胃火——伴火隆将消化的食物分解成精华和糟粕。能碎培根、能消赤巴、伴火隆这3种胃火主要存在于胃,但也存在于小肠和大肠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如人体七正精(精微、血、肉、脂肪、骨、髓、精液),甚至五脏六腑、五官、皮肤、脉管等处。之后,饮食的精华和糟粕被送入小肠,又消化分解成精华和糟粕,精华被送入肝脏,糟粕被送入大肠,并经消化分解成清浊,清者成为尿液,浊者成为粪便。送入肝脏的食物精华被生化成血液,再依次生化成其他正精。但是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如果能碎培根功能衰弱,食物不能被磨碎成糊状物,能消赤巴的功能衰弱,食物不能熟腐,最后伴火隆的功能衰弱,不能将精华和糟粕分解运送到小肠,进行消化,反而逆行向上,这就是造成消化不良的原因。由于食物不消化,导致胃中的粘液物增加,阻塞住隆通行的脉道,便产生剑突病、铁垢病,胃火衰弱等痼疾发生。 分类 分以下几种类型: 按进食食物类型 有经常进食过硬、湿、油性食物所引起的消化不良。 按疾病性质 有糟粕不消化症和精华不消化症2种。 (1)糟粕不消化症:宿食刺激胃和大小肠,使那里的粘液物增加,将宿食裹起来,造成不消化。糟粕不消化,陈旧后凝结成食物痞瘤。 (2) 精华不消化症:伴大隆的功能衰弱,不能充分将食物精华和糟粕分离开来,糟粕窜入精华运行的脉道与精华一同进入肝脏,居于肝脏中的变色赤巴不能将此生化成血液,这种未生化成熟的血液长期滞留于肝脏,称之精华不消化症。 另外,未生化成熟的血液日久则发生凝结、渗漏、散布、陈旧等病理变化,凝结则成为痞瘤等凝结痼疾组的疾病;渗漏则成为灰色浮肿、水肿等渗漏痼疾组的疾病;散布则成为变化毒中毒、麻风、丹毒、下落浮肿、痈疖、日形脓肿、痛风、痹证、黄疸病、脉管瘤、青腿牙疳等散布痼疾组的疾痼;陈旧则成为木布增盛病、木布隐伏病、脾病等陈旧痼疾的疾病。总之,凝结、渗漏、散布、陈旧等造成的疾病都是由消化不良所产生。 按种类 有粘液不消化症、嗳腐不消化症、木僵不消化症及中毒样不消化症等4种。 按兼症 有不消化兼隆病,不消化兼赤巴病,不消化兼培根病等3种。 按病程 有新发不消化症、陈旧不消化症2种。 症状 分一般症状及分证症状。 一般症状 初起消化不良症,脉粗而实。陈旧性消化不良症脉弱而细。两者皆有尿液赤黄、浮皮较厚、嗅之能闻到引起不消化食物的气味。大便秘结或排便不按时,矢气不通,矢气卷聚于腹内,造成腹胀,或者有时泄泻不停。由于清浊混合不分,故二便常带有油质。身体怠懒沉重,饮食不思,纳食则疼痛,嗳气频作,头痛等。 分证症状 有以下几种类型: (1)糟粕不消化症:食不识味,胃脘痞满,嗳气呕吐,进食造成消化不良的那种食物则不适加剧,但久食习惯后,不适逐渐消失。眼睑、足背等浮肿,饥饿或进食均产生疼痛。 (2)精华不消化症:忧愁不乐,不思饮食,嗳气频繁,肌肉消瘦,胃脘和胁肋疼痛。 (3) 粘液不消化症:培根和胃粘液增盛,阻塞上行隆和下泄隆的运行通道,导致腹胀,长时固定疼痛,矢气闭塞,嗳气不出。粘液不消化是造成一切不消化症的原因。 (4) 嗳腐不消化症:上述粘液物增盛阻塞下泄隆通行的道路,致使矢气逆行向上,臭气从口中逸出,大便干燥,嘈杂泛酸,嗳气频繁,横膈膜作痛,迁延陈旧后变成木布病。 (5)木僵不消化症:上述粘液物阻塞上行隆和下泻隆的通道,迫使伴火隆窜入肝、脾、胁肋等处脉道之中,造成身躯仰俯艰难,体内似插有木棍样强直、绞痛。 (6) 中毒样不消化症:未消化的精华散布凝结于脉道,导致象中毒那样全身肤色发青,肌肉消瘦、体力衰弱,进食后不适,不思饮食,不堪热性或凉性饮食和生活起居等。 (7)兼症:不消化症兼隆病者,腹胀战栗,头昏目眩,四肢拘挛等。兼赤巴病者,腹内灼烧,矢气奇臭,泻物色黄,嗳气呕吐,口渴引饮,容易传染瘟疫等病。兼培根病者,唾液粘稠乖多,身体沉重,神志不清,嗳气呕吐,味觉不灵。上述疾病在新发时期称消化不良。不积极治疗待到陈旧后则变成痼疾,治疗困难。 治疗 有以下几方面: 通治 根据病情对症施治,药有六味能消散、六白散、神奇灰方、“万松美扎”丸、甘露洁白丸、九味野姜丸、“西赛”丸、十五味黑药丸、“嘎日”、“日西”丸等。例如,疼痛剧烈者服六味能消散;胃脘胀满严重者服“日西”丸;恶心欲吐和口苦者服“西赛”丸;食物不消化和嗳气者服六味木香散、“嘎日”丸、十五味黑药丸;寒性消化不良服九味野姜散;新发消化不良服独味光明盐汤,或四味光明盐汤。陈旧性消化不良服神奇灰方加石榴等因病对症下药。 轻度消化不良,节制饮食,早晚服光明盐汤,忌食难消化和冷生食物。宜饮稀粥或食少量鱼肉、热糌粑等性热而易消化的食物,禁忌在潮湿寒冷的地方长久停留,避免风寒和白昼睡觉等,宜于干燥地方穿暖衣服适当活动。中等消化不良,饮四味光明盐汤,然后服九味石榴散、五味石榴散、“果马卡”散等,烧热石头或砖瓦、盐巴进行热熨,腰裹猞猁、狼、沙狐等兽皮。重度消化不良,饮四味光明盐汤,服神奇灰方、“万松美扎”丸及九味野姜散等方药。服药物后,未消化宿食在腹上部者,用吐法引吐;中部者用泻下法下泻,下部者用灌肠法导泻,然后,注意饮食和生活起居,防止复发。 分证治疗 糟粕不消化,服七味石榴散或九味野姜散,并在这两方上面因何食物积食所致便加减各自所对症的药物。病情严重者用四味“索恰”散引吐,再服上述六味能消散等平息方药,适当活动,尤其是在疾病新发期多活动为佳。精华不消化症,饮四等份汤,再服五味中尼大戟散进行泻下,然后开水冲服五味石榴散。陈旧性精华不消化症,过度劳累则有变成中毒样不消化症的危险,因此必须节制饮食,并适当午睡对病有益。粘液增盛不消化症,先用四味索恰散引吐,然后用热物热熨腹部,多饮开水,或将《后续部》所载的五味大黄散用酥油调和作成药锭纳入肛门进行引泻,或用其他泻下法下泻,黄昏时分用热石热熨两足心。嗳腐不消化症,灸足跟黑白肉际穴,内服六味能消散等对症方药,从不消化的当天起便节制饮食,按《四部医典》所述的能使隆相安于本位的治法进行治疗后,注意忌用难消化的饮食和生活起居。木僵不消化症,饮四味藏木香汤或四等份汤,然后于疼痛处用热石罨敷,抑杀住剧烈病势后,再服泻下剂加黄帚橐吾、刺参、丁座草下泻,同时进行引吐之后用热水热敷腹部,逐渐节制饮食。中毒样不消化症,将熬煮发霉杂骨蒸气熏腾腹部,用骨汁洗浴。之后,饮用二十五味大汤等进行收敛。出现收敛的证候后,进行导泻和利尿,并交替服用二十五味冰片散和石榴精华安置散,最后服“巴散”药油丸进行滋补和调理。不消化兼隆病,用烘热的盐巴热熨腹部,蘸油的毡片热敷,用《后续部》中所述的洗导泻方加阿魏、紫硇砂导泻。不消化兼赤巴病,用《后续部》的泻下方加印度獐牙菜、波棱瓜子、止泻木子下泻。不消化兼培根病,用六味黄帚橐吾引吐。总之,出现任何兼证均可用上述通治方加减各自对症的药物进行治疗。饮食按隆病、赤巴病、培根病的宜忌要求进行。 ☚ 木布病 肿瘤 ☛ 消化不良indigestion
消化不良dyspepsia;indigestion 消化不良xiāo huà bù liánɡ指消化系统不正常。indigestion, pain caused by difficulty in digesting food 消化不良xiāo huà bù liángindigestion; dyspeps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