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涂长望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涂长望
涂长望
涂长望Tu Changwang涂长望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有: ❶开创中国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30年代初, 他从大气环流的整体观点出发, 研究大气活动中心与中国降水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发表了一系列论著, 其中有: 《 中国雨量与世界天气》 (1933年)、《中国天气与世界大气的浪动及其长期预告中国夏季旱涝的应用》(1937年)、《1931年的大水与1934年的大旱和远东活动中心的关系》等著作。 ❷根据飞机探测和风筝记录研究中国的气团、气团的变性、气团之间的交绥活动, 为中国的天气分析、预报提供了重要依据。 ❸在中国气候和高空气候的研究中强调降水分布, 提出了新的分区方案。他还充分应用了当时能得到的气象资料,绘制逐月平均气流图,研究东亚自由大气气流的特点。这些工作为中国天气气候学的研究,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涂长望参与领导了全国气象台站网的建设工作。1950年中央气象局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建立天气分析预报联合中心和资料联合中心, 对当时国防、治理淮河等方面的气象服务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1953年后组织开展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服务。为气象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做了大量工作。 涂长望是中国农业气象事业的积极倡导人之一。早在30年代就从事农业气象的研究。40年代发表《华中四省之农业与气候》、《农业气象之内容及其研究途径述要》等论文。1954年, 中央气象局成立农业气象业务机构, 1956年, 他与竺可桢建议, 由中央气象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组建农业气象研究室。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采纳竺可桢、涂长望的建议,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农业气象专业,1960年, 中央气象局在所属的南京气象学院成立时, 也设立了农业气象系, 为中国农业气象事业培养人材。他根据中国气候和农业分布的复杂性, 认为天气预报服务需要因地制宜, 1955年号召“预报下乡”, 要求县气象站开展补充订正预报, 成为一项符合中国特点的业务。 涂长望中国气象学家。1906年10月28日生,1962年6月9日卒。1929年沪江大学毕业,1932年伦敦大学研究生,1934年回国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清华、浙江、中央大学教授,1949年中央气象局局长,1955年学部委员。20世纪30年代研究中国气团分类、锋面和中国天气等,1944年与黄士松合撰《中国夏季风之进退》等,还对许多方面有研究。 涂长望 111 涂长望1906—1962气象学家。湖北汉口人。早年出国留学。曾任中央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务委员,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是中国长期天气预报研究工作的开创者。提出研究中国天气应从世界天气出发,研究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浪动、海洋环流与中国降水及温度的关系。并对中国气候区域的划分、高空气候、农业气候、霜冻和水文预测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著作有《大气运行与世界气温的关系》、《中国天气与世界大气的浪动及其长期预告中夏季旱涝的应用》、《中国气候区域》等。 ☚ 尹赞勋 赵九章 ☛ 涂长望1906—1962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湖北武汉人。早年积极参加民主运动,为九三学社组织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气象局首任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首先提出中国的长期天气预报应从全球天气出发,研究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浪动、海洋环流与温度降水的关系,在竺可桢气候分类基础上,更细致地划分了中国的气候区域,为发展中国气象事业作出了贡献。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