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涂治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涂治1901—1976湖北黄陂人 涂治
涂治
涂治1903——1976字策三,湖北黄陂人,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 生。7歲入小學,13歲高小畢業,考入北平清華學校。1924年6月,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國留學,入明尼蘇達大學農學院和研究院專攻植物病理學和作物育種學,獲博士學位。1929年回國後,在廣州嶺南大學任教,兼擔任植物病理研究工作。1931年夏,任開封河南大學農學院教授兼院長。1934年初,應武漢大學邀請,回家鄉幫助籌建農學院兼辦湖北棉業試驗場。1935年冬,任陝西武功西北農業專科學校教授兼教務長。1938年1月,北平大學農學院與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合併,改名爲西北農學院,辭農學系主任職,專任實驗農場主任; 同年10月,應新疆學院院長杜重遠之聘,赴新疆,任高級農校教務長。1941年1月,高級農校併入新疆學院改爲農科,任新疆學院教務長兼農科主任。1944年5月被捕入獄。翌年出獄後,任建設廳技術顧問兼血清製造廠副廠長。1946年5月,回新疆學院任副院長。1949年9月,回迪化,任新疆省人民委員會委員兼農林廳廳長。195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被選爲中共自治區黨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全國委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自治區科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自治區科協主席等。1976年3月30日病逝。終年73歲。 涂治1903~1976农业教育家、植物病理学家。湖北省黄陂县人。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和研究院攻读植物病理学和作物育种学,获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后,先后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陕西武功农林专科学校、新疆学院任教授、农学院院长、教务长、系主任、农科主任、副院长等职。1949年以后,历任新疆人民委员会委员兼农林厅长、新疆八一农学院院长、新疆农林牧科研所所长、新疆农业科学院院长、新疆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1955年遴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质学部委员,曾担任中国科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新疆科协主席、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 他毕生从事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生产的领导管理工作,虽身兼多职仍亲自动手作小麦锈病抗病育种和黄瓜抗白粉病无性杂交等研究工作。他曾两次应邀赴苏联进行学术交流,编译过多部农业专著,编撰包括棉花病害的植物病害科技丛书多册,发表过“广西经济植物病害调查”、“新疆实行农林牧结合问题”、“农业科研必须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等学术文章10多篇。 他是开创新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先驱,在新疆组建了第一批农业技术推广站、第一个农学院、第一个农林牧研究所、第一个机械化的国营农场,在工作实践中倡导科研、教学、生产三结合的体制,卓有成效。 涂治1901~1976农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黄陂人。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专长植物病理学。曾任教于岭南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新疆学院。历任新疆八一农学院教授、院长,新疆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毕生从事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技术工作。对发展新疆的教育和农业科学事业有一定贡献。 涂治1903—1976湖北人。农业专家。留学美国。1940年被聘到新疆高级农业学校、新疆学院任教务长等职。曾被盛世才逮捕入狱。获释后任新疆学院副院长,加入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是新疆民主革命党迪化区委会的领导人之一。1949年到北京出席政协会议。后历任省政府委员、农林厅厅长、八一农学院院长兼教授、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科协主席、农科院院长等职。为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全国科协委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