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默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海默1923—1968山东黄县人 海默
海默 海默1923—1968剧作家。原名张泽藩、张凡。山东黄县人。1941年去晋察冀解放区,先后当过冀中火线剧社演员、中南文工团文学部主任、中南文联创作组组长等。1951年在朝鲜负伤返国,调北京电影剧本创作所任编剧。1956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作品题材广泛,构思独特,格调明快。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草原上的人们》、《母亲》、《红旗谱》、《洞箫横吹》、《春城无处不飞花》(与成荫合写)、《早霞》、《血染的哈达》,话剧《矿山的主人》《火》,中篇小说《突破临津江》等。有《海默电影剧本选集》和《海默中短篇小说集》。 ☚ 牛汉 路翎 ☛ 海默 海默1923.5.10——1968.5.16原名张泽藩,笔名有张凡、张藩、海默等。山东黄县人。幼时家贫,当过学徒,在北平、天津、烟台等地读过书。1941年到晋察冀边区参加革命,分配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七队戏剧系学习,后加入冀中火线剧社当演员。1944年任教导二旅政治部宣传科干事。不久,随部队去延安,转入鲁艺工作团。1945年与洛丁等合作,创作独幕剧《粮食》。后去热河,参加冀察热辽联大文工团。这个时期常常是白天行军,夜晚挑灯写作。与安波合作歌剧《兵》,受到嘉奖,荣立甲等功。还创作了歌剧《十五的月亮》等。1948年12月,随文工团进驻天津,任天津市委文工团创作部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南文联创作组组长,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和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创作有多幕话剧《矿山的主人》、《故乡》、《火》,独幕剧《弃暗投明》、《团结搞生产》、《同心协力治黄河》,歌剧《秋收歌舞》、《米》,儿童剧《一个真实的故事》,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洞箫横吹》、《母亲》、《深山里的菊花》,以及小说《突破临津江》。 ☚ 凌子风 陶雄 ☛ 海默中国剧作家,小说家。1923年4月30日生,1968年5月16日逝世。山东黄县人。1941年到达晋察冀解放区,先后在华北联大、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5年调冀察热辽文工团搞创作,与人合编的歌剧《兵》立一等功。1952年任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创作了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1952)、《春风吹到诺敏河》(1954)等。1956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创作了电影剧本《母亲》(1956)、《洞箫横吹》(1958)。1958~1963年,还创作了《深山里的菊花》(1958)、《红领巾的故事》、《春城无处不飞花》等多部电影文学剧本,并参与影片《红旗谱》等的改编。著作有《海默电影剧本选集》、《海默中短篇小说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