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交响乐之父”,维也纳古典乐派创建人之一。1732年3月31日生,1809年5月31日逝世。8岁入唱诗班,17岁任伴奏,1759年创作交响曲。主要作品:交响曲104部,包括《第45“告别”交响曲》(1772)、《第94“惊愕”交响曲》(1791)、《第101“时钟”交响曲》(1794)等,另外还有18部歌剧、20部协奏曲、4部木偶歌剧、8部清唱剧及康塔塔、2部独唱康塔塔、12首弥撒曲、84首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56首弦乐三重奏、47首歌曲等。 海顿 海顿1732—1809J.Haydn奥地利作曲家。诞生于奥地利南部靠近匈牙利的罗劳村。家庭中的歌声、当地的民间歌舞及在教堂里听到的宗教音乐都为他从小打下了音乐基础。8岁开始进入教堂童声合唱团的唱诗班,学习乐理及演奏小提琴、管风琴等。1749年因变声被解雇,后被聘为家庭音乐教师。1759年被捷克的一位伯爵雇用,在伯爵府邸担任乐师及乐长,专心创作,写出不少优秀作品。1761年由于乐队被遣散,海顿又去一位亲王的宫廷任副乐长及乐长达30年。1790年乐队解散,海顿离开宫廷赴维也纳。由于受到启蒙运动的感染,他的创作走上了新的道路。1791年到1795年,海顿两次到伦敦。英国的资本主义现状,使他大开眼界,写出12首交响曲(统称《伦敦交响曲》)。作品洋溢着新的气息,体现了广大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艺术上达到新的高度。1791年,牛津大学授予他音乐博士学位,在欧洲音乐界享有很高名望。1809年,于维也纳逝世。海顿一生中创作了大约1040部作品,代表作除《伦敦交响曲》外,还有约100首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四季》等,是一位多产作曲家。作品形式涉及音乐的各种体裁。他的创作与民间音乐关系密切,音乐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充满乐观的情趣,富于幽默感和哲理性。海顿确立了近代管弦乐队的编制,规定了配器的原则,确定了近代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的形式(分四个乐章)。由于他在交响音乐方面的贡献卓著,人们称他为“交响乐之父”。 ☚ 巴赫 莫扎特 ☛ 海顿 海顿1732—1809HaidunFranz Joseph Haydn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中年岁最大的一位,人称“交响曲之父”。交响曲这一体裁的结构原则就是他在总结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奠定起来的。他一生写了一百多首交响曲,作品大都是典雅严肃的,但也有时显露出幽默感,如《惊愕交响曲》是用突然的强奏使那些昏昏欲睡的听众大吃一惊;《告别交响曲》至终曲中安排乐队队员一个个先后吹熄烛光离去,最后只剩下两个小提琴手奏着哀诉似的音调而结束,用以暗示乐队队员们渴望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愿望;而《玩具交响曲》则表现的是一种天真无邪的儿童情趣。 ☚ 创意曲集 玩具交响曲 ☛ 海顿 海顿1732—1809HaidunFranz Joseph Haydn奥地利作曲家。生于奥地利偏僻的穷山村罗劳。其父是车匠、爱好音乐,会唱一点歌,粗浅地弹点竖琴,但不识谱。他自幼喜爱音乐,经过学习进步很快。他的亲戚发现了他的才能,对他进行音乐启蒙教育,虽教导过严厉,时常打骂,但却奠定了他未来音乐生涯的基础。两年后,他幸运地成为著名的斯蒂芬大教堂合唱队员,并接受音乐教育。这满脸稚气的孩子要练习写十二个声部的大合唱,老师叱责他,让他先练写二部合唱,他顽强地终于成功了。17岁时因变声离开了教会童声合唱队。定居维也纳,自学作曲,并创作各种器乐作品。此后生活艰苦而不稳定。29岁时在一个伯爵的小管弦乐队里任乐长,生活才安定下来,从而才开始了交响乐和四重奏的创作。后匈牙利权势最大的一位公爵很赏识他的音乐才华,请他去任宫廷乐长。他此时才有可能全力以赴地进行音乐创作和指挥。1804年引退。此时写了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的《告别交响曲》。后曾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12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最优秀的作品,名震欧洲。还写了英国国歌《上帝保护国王》。奥地利国歌《上帝保护弗朗兹皇帝》,后来在著名的C大调《皇帝四重奏曲》中运用了这个旋律,后来,德国也以此为国歌。他从英国归国后还写了两部至今盛演不衰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并作有交响曲《告别》、《惊鄂曲》、《时钟》等100余部,以及大量的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各种乐器独奏的协奏曲、弥撒曲、歌曲等。他的交响乐曲和四重奏曲的创作奠定了古典派音乐的宏伟大业,成为古典乐派重要代表人物。 ☚ 亨德尔 莫扎特 ☛ 海顿 海顿1732~1809年Franz Joseph Haydn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生于奥地利的罗劳村,幼年家境贫寒,8岁进入教堂童声合唱团唱诗班,学习音乐。1749年,海顿因变声被解雇,曾被聘为家庭音乐教师、宫廷乐师等。从1761年起,他在埃斯特哈齐公爵的宫廷中任乐长达30年。在艰苦的环境下,他创作了大量作品。至18世纪90年代初,乐队解散,海顿赴维也纳,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音乐家。晚年曾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12首 《伦敦交响乐》和清唱剧 《创世纪》、《四季》,艺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1791年,被牛津大学授予音乐博士学位。他一生创作了上千部作品,涉及面极广,其中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确立了四乐章的器乐套曲典型结构,和近代管弦乐队的编制。他的创作与民间音乐关系密切,音乐语言自然流畅,生动乐观,富于幽默感和哲理性,被人们称为 “交响乐之父”。 ☚ 巴赫 莫扎特 ☛ 海顿1732—1809Franz Joseph Haydn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者。最早确立近代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形式及其配器原则。注意吸取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作品风格质朴,充满乐观主义和生活气息。主要有交响乐《巴黎》、《玩具》、《伦敦》、《告别》、《时钟》等120余部,多部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清唱剧、协奏曲等。 海顿 海顿1732—1809Haydn,Joseph奥地利作曲家。生于罗劳村。家境贫苦,八岁起入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的合唱团唱诗班当歌童。1749年因变声被解雇,以后,他以伴奏和演奏为生,并刻苦致力于乐曲创作。1752年上演他的音乐喜剧《新瘸鬼》,获得成功。1759年在捷克伯爵莫尔青的乐团中任团长。1761年起,在匈牙利的显贵埃斯特哈济公爵处担任乐长约三十年。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三重奏、奏鸣曲、歌剧、德国式小歌剧等。1790年,该乐团解散。1791—1795年间,他两度访问英国,为英国写下了十二部交响曲、大量的室内乐曲和其他作品。1791年牛津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他受亨德尔的影响,写了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海顿的历史贡献是促进了18世纪后期一种新型器乐语言的完善,丰富了嬉游曲、协奏曲和歌曲。 ☚ 交响乐 莫扎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