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道大通效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海道大通效应海道大通后对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海道大通后,世界掀起探险狂潮。著名探险活动:1553年,威洛比和钱塞勒率船队向北方探险,沿挪威海岸至瓦尔德,进入白海,直到俄国的北德维纳河口;1556年,巴勒将军探险,将该航线延伸到伯朝拉河口和新地岛。1567年,西班牙航海家达曼纳越过赤道抵达澳大利亚海域,发现所罗门群岛,直航北美加利福尼亚。1576~1578年,英国人罗比歇率领船队探险,经格陵兰到达今巴芬岛,发现哈德孙海湾,深入格陵兰内地;1587年,延伸到北纬72°12′戴维斯海岸;1609~1601年,进入哈德孙湾,试图从地球北部寻找通往中国的航线。1605年,荷兰人扬斯聪探险进入卡奇利亚湾,到达澳大利亚海域。1802~1805年,费林德斯完成环绕新荷兰(今澳大利亚)航行,1814年出版《前往澳大利亚之地的旅行》书,新荷兰改名为澳大利亚。1817~1840年之间,对澳大利亚内陆进行考察。1803年8月,俄国克鲁森施特恩率“希望”和“涅瓦”号环球航行,从喀琅施塔德港启航,横渡大西洋,经南美合恩角,进入太平洋,到达夏威夷群岛;“涅瓦”号进入阿拉斯加,南下中国广州,穿印度洋,绕好望角,1806年7月回启航港;“希望”号驶向堪察加,至日本北海道、对马海峡,至中国广州,经马六甲,绕好望角,1806年8月返回始发港;随船的埃米尔·愣次对2000m内的水温进行测试,考察海洋垂直环流。1815年,克鲁森施特恩根据环球航海和考察,编制出《南海地图集》。1815~1818年,科采布开辟从白令海峡至北美北部、欧洲的航行。1826~1829年,利特克率“谢尼亚文号”环球探险,考察阿留申、加罗林群岛等,并对其进行第1次重力观测。1831~1836年,英国人菲斯·罗伊率“贝格尔”号进行最长距离的海上考察,航程25000n mile,将探清的海岸线和岛屿记录在海图上。1831年,英国船长约翰·比斯科发现南极大陆。在美国,1832~1836年,波·彭威尔和德·威尔克尔探清美国西部的地形。1826~1829年,德国的爱德华·别彼格考察智利、秘鲁、亚马孙河等地区。1843年,法国人法兰苏阿、兰斯捷尔考察巴拉圭等地,完成横渡南美大陆壮举。1856年,李文斯敦成为第1个横穿南半球非洲的欧洲人。1821~1869年间,俄国人、美国人、德国人对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海上探险,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和活动空间,引发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竞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