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海盐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海盐腔

海盐腔

古代戏曲声腔。关于海盐腔渊源,旧有二说:❶认为渊源于元代流行于海盐的“南北歌调”,经杨梓等加工后发展而成。见元姚桐寿《乐郊私语》。
❷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称,南宋末期张鎡寓居海盐时,曾“作园亭自恣。令歌儿衍曲,务为新声,所谓‘海盐腔’也”。但歌儿所唱也许只是“词调”,而不能认为是一种声腔。明嘉靖、隆庆年间在嘉兴、湖州、温州、南京、台州等地广泛流行。其结构体制为联曲体,行当有生、旦、净、末、丑。演唱时用打击乐伴奏而不被管弦。采用官话,有“滚调”唱法。在发展过程中,对弋阳腔、昆山腔的演变有一定影响。明万历以后日趋衰落而绝迹。与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并称为明代南戏四大声腔。

☚ 四大声腔   余姚腔 ☛
海盐腔

海盐腔

戏曲声腔。形成于浙江海盐,与馀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并称为明南戏四大声腔。昆腔以前之南曲,以海盐腔最古。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卷三:“张镃字功甫,循王之孙,豪侈而有清尚。尝来吾郡海盐,作园亭自恣,令歌儿衍曲,务为新声,所谓海盐腔也。”张镃,南宋人,其所度新声仅可视为海盐腔之先声。一般认为海盐腔形成于元末,清王士禛《香祖笔记》云:“今世俗所谓海盐腔者,实发于贯酸斋。”据元姚桐寿《乐郊私语》曰:“州(海盐)少年,多善乐府,其传多出于澉川杨氏。”“澉川杨氏”指杨梓家族。杨梓与贯云石(酸斋)、鲜于去矜交好,三人都是北曲家,善音律,娴度曲,以北曲的唱法对南曲加以改造,发展为以“体局静好”为特色之新腔。入明以后,遂成为明南戏主要声腔。至嘉靖、隆庆间,海盐腔已流布在湖州、温州、台州,几遍及浙江。又流传至苏州、松江,远及江西宜黄、北京等地,对弋阳腔、昆山腔的演变起了深远影响。万历以后日趋衰落而绝响。

☚ 杭州腔   馀姚腔 ☛
海盐腔

海盐腔

古代戏曲声腔、剧种。因形成于浙江海盐一带而得名。明中叶与昆山腔、余姚腔、弋阳腔合称南曲四大声腔、剧种。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说源于南宋张在海盐的“作园亭自恣,令歌儿衍曲,务为新声,所谓‘海盐腔’也”; 清人王士祯《香祖笔记》根据元杨桐寿《乐郊私语》则称“今世俗所谓海盐腔者,实发于贯酸斋”。盛行于明代中叶苏、浙一带。《金瓶梅》记载了当时士大夫与缙绅家宴时常请海盐子弟演唱戏文,可见影响之大。
海盐腔一般都采用传奇剧本体制,曲调为南曲的联曲体结构,脚色行当有生、旦、净、丑、末。后来又采用北曲曲牌,形成南北合套的局面。明万历后,日趋衰落。

☚ 昆山腔   余姚腔 ☛
海盐腔

海盐腔

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产生在浙江省海盐县,源于元代流行于海盐县的“南北歌调”。到了明代比较盛行,当时流行在浙江省的嘉兴、湖州、温州、台州一带。唱腔是南北曲的结合,唱法是北曲唱法,运用官话道白及演唱,伴奏乐器使用银筝、象板、月面、琵琶。由于唱词过于文雅,仅限于南方士大夫和文人们欣赏,失去广大观众,明代万历年间日趋衰落而绝迹。但在海宁皮影戏 “专腔” 及浙江瓯剧所唱昆腔,还保存了海盐腔的某些成分。海盐腔虽己灭绝,但是它在发展过程中对 “弋阳腔”、“昆山腔” 的演变起了一定的影响。

☚ 黑龙江的吉剧和龙江剧   余姚腔 ☛
000011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