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关系,保障海洋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技术的总称。
各类污染源的综合防治及监督管理技术。
❶为了控制海水养殖污染,要合理控制海水养殖的区域及面积,开展生态养殖的研究及推广,调整和优化海水养殖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益无污染的养殖业。规范海水养殖行为,严格控制海水养殖的投饵和用药。
❷控制沿海地区畜禽养殖业及开发性农业非点源污染。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污染。为了减轻农业非点源污染,实行合理的有控制的灌溉,减少农田径流; 科学施肥,采用农作物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效,减少总施用量; 提倡生态农业,采取间种、套种相结合,种养结合,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 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种类,减轻农药的污染。
❸控制海上流动污染源及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污染加强港口船舶、渔港渔船的监督管理,更新技术,完善港口船舶废弃物及渔港渔船污染物接收处理设施; 完善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含油污水的处理系统及应急响应系统,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区的监督监测;推进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和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计划的实施,加强海上倾废区的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对海上倾倒活动实施跟踪监测; 对海上倾倒区实施监测和可利用程度的评估。
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技术。加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现有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开展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河口、滨海湿地等特殊海洋生态系及其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开展大米草入侵调查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防治大米草的进一步入侵,保护海草和红树林的生存环境。开展海水入侵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沿海地区居民饮用水安全。加强护岸工程建设,提高抵挡台风和其他灾害袭击的能力。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控制技术。压缩近海传统渔业资源捕捞强度,适当延长禁渔期、增大禁渔区面积,防止对幼鱼的酷捕,加强重点渔场、江河出海口、海湾等海域水生资源繁育区的保护。
海洋污染监测技术。随着入海污染物的量将增加,入海污染物的种类和成分将变得复杂,目前监测机构的监测能力还不能适应监测的发展需要。必须加强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配备适应监测发展需要的仪器设备,如专业性监测船、气质联用分析仪、荧光生物显微镜及图像工作站、海洋水质应急监测装备等; 开发配置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以满足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监测信息的传输需要; 增加人员编制,增加海洋科研和监测人才; 增加监测经费以增加开展复杂的有机污染物分析项目如多氯联苯、硝基苯类、苯系物、有机磷农药等和生物类的分析项目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等的监测,以适应海洋污染复杂化的趋势,更客观、准确反映近岸海域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预报和防御体系建设技术。在确保环境安全要在现有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完善和健全海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和应急监测体系,建立溢油等重大海洋损害事故应急处理体系,提高海洋污染重大事故和灾害应急处理能力。研究建立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系统与海洋资源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加大重点入海污染源、重点港湾和生态脆弱区的在线监测,实施重大海岸工程对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跟踪监测。增强对宏观与微观生态环境的监测力度,增强应急调处能力,不断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监测资料综合集成,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和跟踪评价水平,为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