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技术
通过对影响海洋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 (或污染程度) 及其变化趋势,并对未来时间内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做出预报的技术。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技术的监测目标为海浪、风暴潮、海啸、赤潮、海冰、海流、海水温度、厄尔尼诺、海水浴场预报、海上溢油、海平面和海洋天气等。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技术应用,主要是进行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预警报的发布,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管理、国防建设等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
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技术包括全球海洋水文气象资料、海洋监测站、船舶、浮标、雷达站、航空监测、卫星遥感和传真资料及公共信息网实时资料等的收集、处理、质量控制、存储及全国海洋预报系统实时资料的分发服务,海洋灾害和预报资料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其涵盖的范围包括:
❶我国沿海的风暴潮预报警报,我国近海和全球大洋海浪预报警报,我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的海啸预报警报,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预报警报分析; 全国海洋灾害的预测、会商及重大海洋灾害的灾情调查、分析评估和预报总结; 风暴潮、海浪和海啸等以及两极外全球其他区域 (含我国近海) 海冰数值预报研究和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 专项海洋环境预报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 承担军民兼用的海浪、海冰、海啸和风暴潮预警报与保障任务。
❷我国管辖海域、全球大洋的海流、海水温度、海水盐度、化学和生态等海洋环境要素分析、预报和预测服务; 开展我国近海的赤潮 (绿潮)、水质预报; 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研究和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 海上溢油、海上搜救、海上危险物质泄露等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报; 专项海洋环境预报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 军民兼用的海温、海流、海洋内波等海洋环境预报与保障任务; 承办中心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宜。
❸极地海洋、水文、气象和海冰的观测和预报; 极地气候及极地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 极地及临近洋区水文气象调查和极地站的越冬保障任务; 极地卫星遥感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发工作。
❹海气相互作用、海水CO2和大气边界层观测和研究; 厄尔尼诺监测预测及模式的研制开发; 区域和全球海洋与气候变化的预测和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评估等。此外,观测目标还包括近岸海域海水、生物、沉积物等海洋环境趋势性监测; 重要海洋功能区,包括海水增养殖区、海洋自然保护区、排污口区及滨海旅游区等的专项监测; 重大污染事件应急监测; 重大涉海工程监测评价; 生态监控区与赤潮监控区监视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