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海棠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海棠诗

海棠诗

其 一 贾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其 二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其 三 贾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其 四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白海棠和韵二首 史湘云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 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结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如果说“应制诗”大大束缚了大观园里这些“诗人”们个性的话, 那么“咏物诗”却打碎了这种桎梏,可以让“诗人”们尽情在诗中体现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海棠诗》与《菊花诗》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所在。
海棠结社出于探春之意,她在给宝玉的帖中说: “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足见曹雪芹是有意让这些诗女们利用结社而大展才华的。参加诗社的仍是以前的七人,只是李纨作了社长,负责评诗,迎春限韵,惜春监场,三人无诗。后来增加了湘云的和韵二首,共得六首,限门、盆、魂、痕、昏韵。
这些诗都是咏白海棠的,字面意义当然都与白海棠有关。但咏物见志,寄兴寄情,却又与人物的性格、气质、情愫息息相通。探春的诗自然不能与薛、林相媲美,不过她将构思重点落在了对白海棠的精神赞美上,不拘形迹之限,花的精神、肌骨、芳心、倩影都为我写怀,自有一股不让须眉的英风。那“芳心一点娇无力”的诗句,又自然地勾引起了人们对她风筝诗中“游丝一断浑无力”的联想。警幻册子上预示她的结局是江边离别,孤帆飘逝,远嫁不归,这又与她相邀“缟仙” “羽化”的花神来相伴以“咏黄昏”的孤凄相仿佛了。
宝钗的诗是最能见其性格的,脂砚斋说她的诗“全是自写身分”,的确一点不假。她与探春不同,将构思重点完全落在了白海棠的芳姿上,而且魂化海棠,花人合一,是花是人已经分不开了。且看那“珍重芳姿昼掩门”的自诫,是如何准确地体现了这位侯门千金对自己高贵身分的矜持和对封建妇德的恪守; “淡极始知花更艳”的自况,又是如何准确地体现了这位不爱花儿粉儿的宝姑娘对自己“艳冠群芳”的骄傲和对审美知识的精通; “不语婷婷日又昏”的自叹,更是如何准确地体现了这位闺门小姐对自己“罕言寡语,人语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品格的赞赏和对未来前景的担心。她用“愁多焉得玉无痕”的诗句讥讽了宝、黛,但岂知“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却也成了对她自己那冰冷性格的一种调侃。就诗论诗,的确是写得不错的,李纨评其“含蓄浑厚”,不为溢美。
宝玉的诗,若论功力,李纨评他“压尾”也不算冤枉。若论诗意,却显然是在借花评人。其颔联系对钗、黛的评价与态度是不言自明的,因为“冰作影”的“出浴太真”,分明是指以“冷香丸”保医百病的宝钗,而“玉为魂”的“捧心西施”自然是潇湘妃子。颈联的含义已被脂砚斋道破,上句“直是自己一生心事”,下句“妙在终不忘黛玉”。至于尾联的“独倚画栏”、“清砧怨笛”,则似乎又是在给宝玉“悬崖撒手”后的宝钗画像了。这样分析,对诗人宝玉来说,似乎有点未卜先知的味道,读者会问难道宝玉在作诗时就知道宝钗的未来么?这问得自然有理。但《红楼梦》中的人物诗,除了体现人物自己的个性之外,作者总是还赋予以诗谶意义,且每每被脂砚斋道破。所以作如是观,也不能就算作臆断的。
黛玉的诗被李纨评为“风流别致”是一点不差的。其实倒过来看,是曹雪芹故意替她作了“风流别致”的诗,因为唯其如此,才符合潇湘妃子那“心较比干多一窍”的人品才情。看她首联便高人一筹,上句写看花人,下句写栽花土与盆,主、客体都照顾到了,自是手眼非凡,所以脂砚斋赞颂她构思奇特。其实从诗的底蕴来看,未免不是对宝钗“冰雪招来”句的反唇相讥。“梨蕊三分白”、“梅花一缕魂”偏又是“偷来”、“借得”的,其炼字炼句多么不同凡俗。其实深究一步,这也是黛玉的自况,是借梨肤梅骨来为自己写心。然而接下去便是 “缝缟袂”、“拭啼痕”,以 “月窟仙人”、“秋闺怨女”来为自己写了一幅薄命照,无怪乎脂砚斋要说她 “不脱落自己”了。写到了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这个尾联,我们似乎已经看到花魂、诗魂、人魂都在 “西风”的煎迫下开始愁颤了。
湘云没有赶上这次海棠诗会,待她来到贾府事后知道便脱口吟成两首和韵。她的和韵所以会成为压卷之作,“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看到了赞到了”,固然与她构思奇巧,出语超绝关系极大,但关键还在于她句句都是自道家门,通过咏海棠花而体现出了这位 “英豪阔大宽宏量”的小姐那顺合环境、随遇而安的性格,所谓 “也宜墙角也宜盆”者即此。至于 “自是霜娥偏耐冷”句,脂批已告诉我们 “不脱自己将来形景”,这样看来,“难寻偶”、“易断魂”、“亦离魂”、“寂寞度朝昏”、“欲向嫦娥诉”等等也都有了着落,说明这位女子后来境遇不佳,婚后不久就与丈夫卫若兰分离,真正成了一个“孀娥”即寡妇了。但如此悲苦的寓意,到了这位乐天派姑娘笔下,却完全是一副欢快的调子,丝毫没有愁苦之感。曹雪芹要让他的人物既体现自己的个性,又透露自己的命运,以字面之欢快,写字外之悲伤,看来的确是绞尽脑汁了。
☚ 大观园题咏   菊花诗 ☛
000091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