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海昌外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崇祯)海昌外志

浙江地方志,明谈迁(1594—1657) 纂。不分卷。 迁原名以训, 字观若,明亡改名迁,字孺木,浙江海宁人。著《国榷》。海宁吴时置海昌郡,故以名书,约于崇祯间成书,二十一万余字,记事止崇祯十六年(1643)。分舆地、食货、职官、建置、选举、人物、丛谈、艺文八门,含沿革、山水、田赋、方技、祥异、古迹等四十三目。丛谈类祥异目叙三国吴至清初海潮泛滥,堤坝毁坏、飓风等自然灾害,记明嘉靖间倭寇入侵浙江沿海及官兵抗倭斗争事迹尤详,凡倭兵数量、入侵线路、抗倭指挥、少林寺僧参战等均有叙述。以考证见长,史料价值较高,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海昌外志

八卷。明谈迁撰。谈迁 (1594—1657),浙江海宁人,原名以训,字观若,又字孺木。初为诸生。好审古今治乱,熟于掌故,后入史馆,潜心于明史研究,积数十年心血,著成《国榷》,又著《北游集》、《枣林集》。对地方文献征集考订十分重视,视为国史重要资料之一。他对方志理论也有阐发,认为方志导源于《周官》外史所掌四方之志,其后历朝历代多有纂修。主张方志编纂须广征博收,力求资料丰富翔实。只有“穷搜僻采”,方能达到此要求。由于修志“权衡人物之间,易生怨谤”,故主张修方志者必德才兼备始胜任,修志“非笔陋者”所任。海昌即浙江之海宁县,以吴有海昌郡,故名。《海昌外志》作于崇祯年间,抄本不分卷。第一为地志,分六目,有沿革、形胜、山水、都鄙、风俗、物产;第二为食货,分五目,有户口、田赋、课程、徭役、监利;第三为职官,分四目,有令佐、师儒、杂秩、武弁;第四为建置,分六目,有城郭、公廨、泮宫、祠庙、邮梁、寺观、第五为选举,分五目,有甲科、乡举、明经、封荫、荐辟;第六为人物,分十一目,有儒林、忠直、文苑、宦绩、高行、孝友、隐逸寓贤、方伎、烈女、玄释;第七为丛谈,分四目,有祥异、古迹、丘墓、佚事、第八为艺文,分二目,有典籍、遗文。谈迁为著名史学家,熟悉历史典故,此书体例较善,内容载述较完备,考订也精审。现有明崇祯二年(1629) 纂,清顺治四年 (1647) 增补康雍间抄本,旧抄本,清抄本,民国抄本,抄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