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海城县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光绪)海城县志

宁夏地方志。杨金庚等纂修。十卷。金庚,山东诸城人。官海城知县。海城(今宁夏海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改盐茶厅为县,而志乘仅有乾隆时朱《志》, 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修成此志。约五万字。分建置、疆域、贡赋、兵防、学校、古迹、风俗、职官、人物、艺文十门。含舆图、山川、城池、 田赋、户口、种类、回教、方言等四十八目。舆图目绘图二幅,采上北下南,左东右西定位法,标注比例,图中标山、河、道路、城堡、汉、回民族居住分布及官署、学堂、寺庙等。户口目详记汉、回两族人口。回教目记当时伊斯兰教情况,将其归入贡赋志,实为不妥。汉俗、回俗目分别介绍两民族婚姻、丧葬等。汉回同俗目记两民族对患病、死亡所持共同观念和固定习俗。此为海城清代最末一志。有光绪三十四年刻本,1965年甘肃省图书馆油印本,宁夏图书馆油印本。


(宣统)海城县志

辽宁地方志。清金衍海等修,张文藻等纂。一册,不分卷。衍海,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历官知县、知府。文藻字立清,辽宁海城人。时任县劝学所总董。于宣统元年(1909)在乡土志基础上增补成书。约三万六千字。冠有金衍海序。分历史、地理、人民、政治、物产、实业、交通、教育、风俗、宗教、灾害十一门。门下分县境、县城、面积、方位、气候、山脉、水道、乡屯、田亩、军事、诉讼、农业、林业、工业、矿业、渔业、桥梁、埠头等五十余目。为海城现存第一部内容丰富的志书。所载土地面积、方位、气温数字翔实。实业目记有关制做鱼干虾干、植柞、贮蚕、饲蚕、抽丝和生产高粱酒、豆油、绿豆粉等方法。对境内各金、铜、煤等矿井及开采情况也有记载。尤以货物输入输出诸表为佳,为颇重要经济地理资料。有宣统元年铅印本,郝瑶甫《东北地方志考略》 (1984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可供参考。

海城县志

地方志。1924年廷瑞修,孙绍宗、张辅相等纂。有王永江、廷瑞等序文五篇,有宣统元年(1909)知县金衍海原序及例言、修志职名、照片等。共八卷。卷首:海城县全图、海城市街图; 卷一至卷三:地理志(建置、疆域、山脉、河流等);卷四卷五:人物志(名宦、耆旧、乡宦、职官); 卷六: 政治志(行政、司法、警察、保甲、教育、财政等);卷七:人事志(人类、户口、氏族、宗教、礼俗)及物产志;卷八:艺文志。各志多附图表,眉目清楚。资料系统丰富,内容完整充实,剪裁详略得体,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海城地区历史悠久、经济繁荣、人才荟萃的面貌,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辽宁省图书馆藏铅印本。先是,约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郑秀曾修县志,已佚;光绪三十二年 (1907) 陈艺再修县志,较为简略,且有讹错。辽宁省图书馆藏光绪铅印本。

海城县志

不分卷。清管凤和、金衍海修,张文藻等纂。管凤和字洛生,江苏武进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海城县知县。金衍梅…张文藻…海城县,位于今辽宁省鞍山市南部,明为海州卫,清末改卫为海城县,故海城设治未久,旧无邑志,管凤和就任知县后,诏乡士大夫,各辑所闻,以备斠录,收集既众,不久汇篇成书。《海城县志》宣统元年(1909)修,抄本。全书不分卷,分十门,为:历史、地理、政治、物产、实业、交通、学制、风俗、宗教、生活。每门之下附有诸小目。此志体例极为芜杂,卷首亦无目录、凡例。内容基本上是属新政,其中以各表为其长,表十分精核,尤以货物输入输出诸表为最佳,对研究经济史有参考价值。然而历史沿革考证极为简略疏漏,为此志之一大不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