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寺在天津城南门外,原系一片沼泽地。天津筑城设卫后,在此开垦种田,形成直沽八景之一“定南禾风”。明代大诗人李东阳曾以“一天翠浪卷还空”的诗句歌颂此地秀丽景色。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在此建庙,初名普陀寺,五十八年(1719)御赐匾额“海光寺”。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高宗于海光寺御制诗章,并御书《普门慧镜》匾,遂为名刹宝地。海光寺不仅殿宇弘敞,且寺庙周围植柳万株,绿柳成荫,水田盈盈,当地曾有“小江南”之美誉。海光寺内花繁草盛,并广栽葡萄,垂珠累累,故海光寺又有“葡萄寺”之称。海光寺古刹,既是进香朝拜的圣地,又是文人游憩、赋诗之所,留下不少佳作,为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光彩。咸丰八年(1858)八月,英法联军入侵,驻扎在海光寺,并在此签订《天津条约》。后几经战火,海光寺毁圮无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