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上救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海上救生对海上遇险舰船、飞机及其人员进行营救的活动。 海上救生 海上救生海上救生,系指海上飞行失事时,对落入海水中的乘员所实施的全部救生过程。它与营救沉船余生者、潜艇脱险者等一般海上营救过程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航空救生本身的特殊问题。海上救生,按其内容和程序可分为海上生存和海上营救两部分。 图1 Ⅰ型救生背心 图2 JSC-1型单人救生艇 防暴露 主要指对海洋中冷、热、反射阳光以及海浪颠簸等异常环境因素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冷水浸泡所致的冷暴露,后果最为严重,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海水温度。冷水浸泡的影响主要有二: 一是“寒冷性休克”,系由于突然落入极冷的水中时,皮肤受到极冷刺激,血管痉挛,致使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失调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反射性的心跳和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等。另一影响为“体温过低”,是由于水的导热系数比空气大25倍,落水者体热大量散失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下降,全身颤抖,肌肉僵直,呼吸困难,心动过速(严重时徐缓),意识丧失等。可穿用不同类型抗暴露服(抗浸服)进行防护。这类服装具有防止海水浸入和防寒保暖性能,由不透水的罩衣和有良好保暖性能的内衣两部分组成(参见“抗暴露服”)。由于这类服装只能减慢机体散热速率,而不能提供额外热量,故又有人研制采用安全能源 (如电能、化学能、辐射能等) 的加温防护服装。对体温过低的急救要领是尽快复温。方法有三: ❶自然复温法。将患者移入温暖环境中利用自身产生的热量恢复正常体温,适用于肛温为32℃以上的患者。 ❷体表复温法。如温水浴法、热电毯法、热被褥法、短波透热法等,多适用于肛温在30~32℃之间的患者。温水浴法为将患者躯干置于40~44℃的水中 (四肢露于水外),为避免皮肤剧痛,水温开始可为34℃,于5~10分钟内升至40~44℃,或用42℃左右的湿毛巾覆盖头、躯干、腹股沟等部,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❸体内复温法。如吸入45℃的热空气(氧气)法、加温腹膜透析法、心肺旁路或体外旁路循环血液加温法等。此类方法多用于肛温在30℃以下、病情严重的患者,但除吸入热空气(氧气)法外,由于所需设备复杂,操作技术较难,在后送途中难于应用。体温过低患者从冷水中被移到温暖环境中行体表复温时,在初期阶段体温可能继续下降,8~12分钟后降至最低点,而后才能复升。因此在后送途中应采取简易可行的多种复温措施,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对症处理,防止发生危险。 图3 抗暴露服 在夏季,特别在低纬度地区,热暴露问题非常突出。海上无遮掩条件,人体直接接受大量太阳辐射,可致日射病,皮肤可形成晒斑,甚至烧灼起泡等; 接受大量辐射热可致中暑,甚至死亡。对热暴露的防护,主要是防止身体直接暴露于阳光下,并注意通风和降温。此外,水面反射的强烈光线,可使眼睛红肿、发炎、疼痛。 在风浪中长期颠簸,可致晕船。防护方法有戴墨镜和服用抗晕船药物等。 防止有害生物侵袭 鲨鱼、海蛇、海蜇等海洋生物可对落水者的安全造成威胁,尤以鲨鱼为最。可采用化学或物理(电学)方法防鲨,如驱鲨鱼剂、驱鲨鱼器、防鲨袋(网)等。使用驱鲨鱼剂时,应在落水前准备好,一旦落水即能使用,并尽快登上救生艇(筏)。对海蛇和海蜇应注意避开。如被海蛇咬伤可服用蛇药(如“上海蛇药”),清洗伤口,防止毒素扩散。如被海蜇螫伤,可用衣服或海草等除去皮肤上的触须或毒素,患部用明矾水、氨水或碳酸氢钠液擦洗,涂可的松类软膏,内服抗组织胺类药物。全身症状严重者应予抢救。 海水淡化和救生食品 航空救生物品包中备有海水脱盐剂4块,共可淡化海水约2000ml,供饮用1~2天。此外,尚备有净水片,饮水消毒片等用以净化饮用水。食品主要有压缩救生干粮、浓缩食品片、麦乳精片、巧克力、维生素等,一昼夜供给热量1000kcal以上。有的航空救生物品包中尚装有钓鱼用具,但须注意防止误食有毒鱼类等。 图4 航空救生物品包 目救和其它 落水者受伤或生病时,可使用急救盒中的药物进行自救(或互救)。所装药物以止痛、止血、抗感染为主,也有一些常用药物,如蛇药、抗晕船药、吸血昆虫驱避剂等。有的航空救生物品包中尚有刀、锯、针线、绳索、手电筒、防风火柴之类物品。 海上营救 指营救者对落水乘员所实施的一系列营救活动,可分为海上搜索和捞救两个阶段。需要有完善而严密的救生组织,训练有素的专业营救队伍,良好的通讯联络。合适的搜索捞救器材。 营救组织 由全国性和区域性领导机构以及专业性营救组织组成。全国性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军航和民航部门的救生活动; 区域性领导机构负责本辖区内有关情报的收集、整理、计划的制定和救生力量的调配等。专业性营救组织完成具体营救任务,以及平时的航空救生专业训练。各营救组织均配备有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包括航空医生),以及通讯联络器材、救护飞机、车辆、搜索捞救器材等所需装备。 海上搜索 找到落水者是实施海上救生的前提。影响海上搜索成功的因素较多;如气象水文条件、营救人员业务熟练程度及其经验、落水者的配合等,但主要决定于获取情报的迅速准确,通讯联络器材的效能。通讯联络器材有两部分: ❶落水者随身携带部分,包括能发出求援目视信号、音响信号、无线电信号等所需的器材,如救生电台、发烟发火信号管、太阳反光镜、信号枪、海水染色剂、闪光标位器、警笛、雷达反射网等。 ❷营救飞机、舰船上所装备的部分,如无线电台、定向仪、搜索雷达、敌我识别器等。在搜索寻找时,落水者和搜索者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落水者应间断地发出无线电呼救信号,联系接通后则应根据具体条件,选取适当信号器材,适时显示自己的具体位置,引导搜索者尽快发现目标。搜索者则应根据搜索区域的大小、距离、水文气象条件,搜索目标的数量、大小、外形特征,以及所能出动的人力物力等,制定出搜索和营救方案。各种类型的飞机和舰船,均可担任搜索任务,目前以直升机为主。对搜索飞机的要求是:续航时间长,飞行速度低,装有先进的搜索设备及完善的通讯联络设备,环视(特别是前视)条件好等。如何尽快找到落水者,是整个海上救生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其途径有二: 一是研制和装备能将飞机失事时的各种参数,如飞行高度、速度、位置、风力、风向等,及时发回基地的先进仪器设备,以及能迅速而准确地定向、定位的电子设备; 二是建立一支能立即出动、迅速到达出事地点,且业务熟练的高效率营救组织队伍。 海上捞救 可根据落水地点,落水者人数,身体状况,气象水文条件等选用舰船、直升机、水陆两用飞机或水上飞机等执行捞救任务。落水人数少时,以直升机为好;人数多时,以水上飞机或舰船为宜。捞救器材品种繁多,规格型号不一,但大同小异,不外网、篮、袋、架(座)等几种形式。要求结构简单轻巧、可折叠,操作简便安全,性能稳妥可靠,宜于在海水中使用。担任搜索任务的飞机、舰船,还应配备医疗救护器材及药物。营救组织人员中,应有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 海上救生的原则和方法,可供陆地上湖泊地区的水上救生参考。 ☚ 航空救生——生存与营救 航空心理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