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溪
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系湘江西岸一条小溪。溪水源自三泉岭双井,北流1.5公里,汇于湘江。“远望之,石壁嶙峋,如屏如阙。近视之,嵌空玲珑,叠峰而多穴。石质类太湖,复类灵壁,面背皆奇,随步异态”;“清溪一线注于江,触石而坠,有声锵然,境致清绝”(清潘耒《浯溪游记》)。中唐诗人元结,卸道州刺史,途经此地,爱其风景胜异,遂家溪畔,将溪命名“浯溪”,更创“峿”“𢈪”二字,将山命名为“峿台”,亭名“𢈪庼”,并撰《三吾铭》,篆书刻于山石。 元结还将记载安史之乱始末的《大唐中兴颂》,请颜真卿楷书,刻于摩崖之上。此碑左边有镜石,“光莹如乌玉,以溪水洗之,则江山人物草木舟楫毕见”(明钱邦芑《浯溪记》)。旧石毁于清乾隆年间,后由知县李莳购石补嵌,清陈大授刻诗其旁:“此是谁家墨镜台,晶莹不使惹尘埃。”浯溪靠湘江处有几块巨石组成的高地,即峿台。台后有一高约3米的孤石,传为元结垂钓处。孤石上有两圆洞,称为“窊尊”,传为元结酒具。元结当年的住宅称为“浪漫宅”,历代修葺,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