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浚川源银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浚川源银行

清代末年和民国初年时四川最大的地方银行。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五月五日,四川总督锡良以 “浚通川省利源” 为由奏请清政府设立官办银行,同月三十日即奉朱批允准。锡良遂令重庆商务局总办周克昌积极筹办。定牌名为浚川源银行,颁发官防一颗,内部定名为 “四川官银行”。是年九月二十一日 (1905年10月19日)成立开业。资本额为白银50万两,其中四川藩司30万两,招商20万两,官、商合办。总行先设于重庆,成都设分行。民国7年 (1908年) 退还商股成为官办地方银行。宣统二年 (1910年),总行迁成都市暑袜街。后相继在上海、汉口、北京、天津、宜昌、万县、涪陵、自流井、沙市等地设置分行及办事机构。主事者多为旧票号人员,先后在总行任总办或总理的有周克昌、邹寓章、黄云鹏等。民国2年 (1913年) 实行监理官制度,财政总长熊希龄任命肖德麟兼任监理官,民国4年 (1915年),袁世凯任命钟文莆继任。以后由于四川连年内战,浚川源银行有时隶属财政厅,有时隶属督军署,主管人员变动频繁。主要代理四川财政收支,办理京协饷解拨和对外赔款的汇兑。贷款业务甚少,主要对官僚贷款。剩余资金存放商号、银号生息,是成都商号、银号的重要资金来源。辛亥革命后,成都发生兵变,总行损失库存银23万余两,渝行被蜀军政府提用库款52万余两,无法支撑,遂告歇业。民国元年 (1912年) 11月四川银行停业,四川都督府决定恢复浚川源银行,兼管四川银行未完事项,拨银45万两恢复业务。次年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自流井、重庆等行被军方提走资金75万两,再度歇业。民国三年 (1914年),黄云鹏倡议改为官、商合办,定资本为100万元,官四商六,次年已拨足官股40万元,商股已收得半数,营业顿呈活跃之势,适新任巡按使陈宦来川莅任,撤销官、商合办之议,退还商股,改为纯粹官办。因收回四川银行所发军用票,发行1元面额银元兑换券 (即浚川券) 300万元,勉强维持业务。民国5年 (1916年),护国战争发生,资金被陈宦、周骏、刘存厚等军方提用149.3万元,所发银元券不能兑现,信誉顿失。民国8年 (1919年)才以五折收兑。民国9年 (1920年) 9月由四川省财政厅接管。民国15年 (1926年) 2月经清理账务宣告结束。

浚川源银行

浚川源银行

中国近代四川省设立的银行。成立于1905年,总行设于重庆,在成都设置分行,以后又陆续增设上海、北京、宜昌、汉口、沙市等分行。成立时资本总额为50万两,其中官方出资30万两,招募商股20万两。1908年退还商股,成为纯粹的官办银行。辛亥革命时,重庆蜀军政府成立,接管了该行,并提走库存白银52万两,致使该行无法维持营业而停歇。1912年恢复营业,总行移设成都。后因四川省政局不稳,业务无法开展,而陷于停顿状态,延至1926年2月办理结束。

☚ 和丰银行   信成银行 ☛
浚川源银行

浚川源银行

四川地方银行。光绪三十一年( 1905 )设立,资本50万两,藩库拨银30万两,招商股20万两,主要业务是承汇公私款项兼办私人存放。光绪三十四年退还商股成为纯粹地方官僚资本银行。总行设成都,在重庆、北京、上海、汉口等地设分行。1911年成都兵变中被抢,宣布歇业。1912年底恢复营业。1914年改为官商合办,定资本100万元,官股4成,商股6成。同年5月改为官办。军阀混战时期, 名存实亡。

☚ 中国银行   东三省官银号 ☛
0000469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