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浚县两山风景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浚县两山风景区

河南省风景名胜区。两山系指大伾山、浮丘山,均属太行支脉。文物古迹众多。大伾山位于浚县城东南约1000米,高135米。从西麓登山首先进入山门,山门平楼1间,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前门横额题“青坛紫府”。过去山门,有一条用砖石砌成的盘山路即可抵山上。山上主要建筑有:
太极宫 位于大伾山最高峰。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建。八棱柱形3层高楼,通高33米,为八角攒尖楼阁式建筑。顶尖装一宝瓶,八角各吊一风铎,风吹铃动,响声悦耳。八面每面宽2.5米,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方,故又名“八卦楼”。乾方开券形门,门额上阴刻“众妙之门”。下层供奉吕祖,中层供文昌帝君,上层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禹王庙 原在大伾山东南麓,明万历年间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位于山顶的阳明书院故址上建坐北向南大殿3间,内塑禹王像,奉祀这位治水有功的人物。
天齐庙 又称东岳庙。坐北向南,现有山门3间,东西两廊各5间。两廊塑有十殿阎王。山门内塑黄明、周姬、吴谦、仓环四将为镇门神。院内有金明昌五年(1194年)、元至顺四年(1333年)重修天齐庙碑。
天宁寺 元代以前名大伾山寺,北魏太和年间建。明代改原坐西向东为坐北向南。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又改为坐西向东。现整个建筑为东西、南北两条轴线,呈十字形。共有殿宇20余间,总面积2600余平方米。东西轴线上的建筑有:山门5间。藏经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面阔5间,高约7米,阁上原藏佛经6053卷,现存新乡市博物馆。大佛楼,现建筑为明正统十年(1445年)所建,面阔3间,高约23米,内坐依山凿就的大石佛高22.7米,大石佛系一躯坐式的大弥勒佛像。南北轴线上的建筑已不存在,仅在最后一座水陆殿遗址前有大雄殿3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重修。殿前有拜厦,内原塑三世佛像,今仅存背后墙上彩色;两山绘“二十四诸天”的壁画,系清代作品。再前有十八罗汉殿、四大天王殿及地藏殿;左侧1间钟楼内悬1铁钟,高1.8米,口径1.3米,系明景泰四年(1453年)铸造。
大伾山现存唐、宋、元、明、清代题记、碑刻300余块,如《大伾山铭》(唐)、《准敕不停废记》(五代)、《大伾山赋》(明)等。
浮丘山,高101米。现南端高峰有道教宫观碧霞宫,坐北朝南,明代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建,清代不断扩建与重修,呈现在的规模与布局。整个宫观以南北轴线为中心,两厢对称,前后3座院落,殿宇80余间,总面积1116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
前院 两厢四帅殿及钟鼓楼左右对称。院中有长方形莲池,池上有石券拱桥1座,一条甬道直达二门。
中院 内古柏苍翠,碑碣林立。两廊各7间,中5间为阎君殿。东廊南梢间为三曹官、北梢间为罗祖。西廊南梢间是包公庙、北梢间为财神。四周回廊的大殿是主体建筑,面阔5间,进深5间,拜殿的明间和两次间各开四扇通楣条棂格扇门,两梢间是木雕透棂窗,上有精致的花卉鸟兽图案,左窗嵌以 “灵镇东岱”4字,右窗嵌有 “光映西池” 。檐下绘 “二十四孝” 、“子路问津” 、“河马负图” 、“女娲补天” 等画。大殿两山外墙绘 “八仙图” 等。后殿正脊当中有一高2.5米、围3米的 “铜宝瓶” ,虽年久时长,但仍金光闪烁。殿正中有2米高的砖台,上塑高1米的坐像3尊。后殿内有3座砖雕莲台,台上各有木雕神橱1座,内各塑有1尊女神,中间为碧霞元君。正殿前两侧紧接中院两廊各建廊庑3间,东为眼光殿,西为子孙殿。正殿两侧各建3间陪廊,东为老母殿,西为三仙殿(内塑云霄、琼霄、碧霄像)。殿后迎面有3座门楼,中门名“妥圣坊” ,过此门进入后院。
后院 为寝宫,共有3座高楼,中间为碧霞元君寝宫楼,清顺治三年(1646年)建,面阔5间,上下两层均有走廊环绕,故又名 “转角楼” 。楼上一暖阁内有木雕碧霞元君睡像一躯。
另外,浮丘山上还有:
千佛洞 碧霞宫西北有高约4米的平顶削壁的小山,西壁上有2个并列的石窟,南窟即千佛洞。洞口券形高1.5米,上额刻 “佛国” 二字,下面有元至元六年(1340年)刻的6个巴思巴文。洞高2.5米,穹窿顶,饰有藻井,进深3米,窟内四壁造像990余尊,高者2米,小者只有4厘米,头部大都损坏。此窟开凿于唐代前期。北洞口高1.5米,阔2.1米、进深1.8米,穹窿顶,饰有藻井,窟内雕有大小佛像120余尊,头已损坏,洞内壁上有宋、明题记。
陇西尹公浮图 原在浚县城西北32千米大八角村东南真武庙故址上,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建。现存系整修复原物,立于碧霞宫后院。为7级叠涩密檐式石结构建筑,通高约4米。顶刹呈宝瓶形为石制。以下为7级叠涩檐,最上一层檐有翼角,其余6层檐与檐之间的正、左、右3面各雕一佛龛,内雕佛像1尊。檐下为塔身,高0.95米,正面雕一浮图门。塔室内雕1佛、2弟子、2菩萨。门两侧各雕1力士,门楣为莲花瓣形,正中雕1兽头,门楣以上雕1佛、2弟子、2菩萨。塔身前两边雕滚龙柱,右侧面刻“陇
西尹公浮图铭” 。后面正中雕一佛龛,内无造像,龛外两侧各雕1力士。上方雕双龙和1对羽人。塔身下为须弥座,上枭雕仰莲,下枭雕俯莲,束腰部四面各雕1兽头,四角各雕1狮子。须弥座的圭脚部角面雕两个佛龛,内各有佛像1尊。最下为塔基,四角各雕2个大力士,作擎荷状。修复后的塔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石塔1对,原在浚县城西22千米钜桥村南迎福寺内。曾被拆除,现复原放碧霞宫寝宫楼院内。原塔宋至和二年(1055年)建。须弥座,四面中央刻兽首。塔身正面有一佛龛,门左右各雕1武士。龛内一佛坐在弥座,左右为菩萨。龛柱呈龙形,由侏儒承托,柱头上刻1兽,下刻莲花。右面刻1佛2菩萨,立于莲花墩上,下刻5尊供养人像。左面刻3佛,背有佛光,下刻5尊供养人像,背面有宋至和二年(1055年)九月题记。左右各刻方柱。
两山风景区众多的名胜,优美的风光,吸引着中外游人观光游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