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浑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浑象

 古旧浑象以二分为一度,凡周七尺三寸半分。张衡更制,以四分为一度,凡周一丈四尺六寸一分。蕃以古制局小,星辰稠概,衡器伤大,难可转移,更制浑象,以三分为一度,凡周天一丈九寸五分四分分之三也。
 

《晋书·天文志》


 【评】浑象是表现天球运动的仪器,大凡在早期,该名词常与观测仪器浑仪混用。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浑象当是东汉时张衡作的浑天仪。但史料中所称“古旧浑象”是谁创制的呢?有人认为是落下闳,杨雄认为是耿寿昌。至于在耿寿昌之前是否有过浑象,还有待于探索研究。
 ……张平子、陆公纪之徒,咸以为推步七曜之道,以度历象昏明之证候,校以四八之气,考以漏刻之分,占晷景之往来,求形验于事情,莫密于浑象者也。
 

《晋书·天文志》


 ……至顺帝时,张衡又制浑象,具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列二十四气,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及日月五纬,以漏水转之于殿上室内,星中出没与天相应。……
 

《晋书·天文志》


 【评】关于张衡的浑象传世的材料较多。它的主体是个直径为四尺六寸多的大圆球,可绕着南、北极极轴转动。张衡的浑象是个划时代的创造,其上装置了一套齿轮系机械传动装置,利用漏壶流水的稳定性,推动浑象均匀绕极轴旋转,并将速度控制得与天球旋转速度一样,从而使昼夜交替、星辰出没均与天上的实际相应。
 吴太史令陈苗云:“先贤制木为仪,名曰浑天。”即此之谓耶?由斯而言,仪象二器,远不相涉。则张衡所造,盖亦止在浑象七曜,而何承天莫辨仪象之异,亦为乖失。
 

《隋书·天文志》


 【评】在隋、唐之前,常常将表演仪器——浑象(或浑天象)与观测仪器——浑仪(或浑天仪)的名词混用一起,不过,观测仪器却从来没有称作象的。然而,浑仪和浑象本不是一回事,这段史料表明,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浑天象者,其制有机而无衡,梁末秘府有,以木为之。其圆如丸,其大数围。南北两头有轴。遍体布二十八宿、三家星、黄赤二道及天汉等。别为横规环,以匡其外。高下管之,以象地。南轴头入地,注于南植,以象南极。北轴头出于地上,注于北植,以象北极。正东西运转。昏明中星,既其应度,分至节气,亦验,在不差而已。不如浑仪,别有衡管,测揆日月,分步星度者也。
 

《隋书·天文志》


 【评】浑象和浑天象,均为表现天球运动的仪器,是浑天说学家发明用于说明浑天学说的。据史料知,三国时吴中常侍王蕃说:凡地在天内的表演仪器称为浑天象;凡地在天外、象征性更强的表演仪器称为浑象。然而,直到宋以前,二者并无重要差别,故它们也是混用的。
 询创意造浑天仪。不假人力,以水转之,旋于暗室中,使智宝外候天时,合如符契。
 

《隋书·耿询传》


 【评】据考证,最古的水运浑象在漏壶流水之外尚需人力作为动力,而漏壶则主要起着向人发出动作信号的作用。这段史料明确指出了耿询的浑天仪是用水推动的,而且“不假人力”。这样的记载出现在史籍中还是第一次。这似乎意味着过去的水运浑象是需要用人力帮助的,且耿询的水运浑象中可能已出现了控制齿轮转动的某种原始形式的擒纵器。
 又诏一行与令瓒等更铸浑天铜仪,圆天之象,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转,一昼夜而天运周。……
 

《新唐书·天文志》


 【评】这段史料记载了一行曾受命制造过一台水运浑象。
浑象

140 浑象

我国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器。亦称“浑天象”、“浑天”。浑象与浑仪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初期被统称为“浑天仪”。浑象是在一个大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显圈、恒隐圈等,与现代天球仪相似。浑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天球外置地平圈代表地平,一种是将天球镂空,在球腹中置地平圈代表地平,天球转动地平不动。浑象可能是西汉耿寿昌创制,以后天文学家多次制造浑象,并且与水力机械结合起来;以取得天体周日视运动同步的效果,叫水运浑象;以后又将浑象与报时装置结合,开创中国独特的天文钟。现存最古的浑象是南怀仁于1673年所制,称“天体仪”,置北京古观象台。

☚ 漏水转浑天仪   浑天 ☛

浑象

中国古代一种表演性仪器。天文钟的雏形。类似天球仪,球上刻有星宿、赤道、黄道等。可能是西汉耿寿昌(活动于宣帝〔前73—前49〕时期)发明。东汉张衡以后多数浑象和水力机械相连,和天球周日转动同步,后发展成世界最早的天文钟。现存最古的浑象为清初南怀仁(FerdinandVerbiest,1623—1688)所作,置于北京古观象台。

浑象

浑象

亦称“水运浑天仪”。古代天文仪器名。东汉科学家张衡创制。他利用齿轮系统,将浑天仪与漏壶(古代计时器)联系起来。用漏壶滴出的水发动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使它的转动与地球的周日运动相等,可以准确地自动演示天体运行的情况。它是现代天球仪的前身和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性计时器。

☚ 候天地动仪   蔡侯纸 ☛

浑象

用以表示天象的仪器。类似现代的天球仪。西汉耿寿昌、东汉张衡制造。耿寿昌在汉宣帝(前73—前49)年间,曾以铜铸成浑象。张衡在此基础上予以改进和创新。其制作方法是,以一个直径约5市尺的空心铜球表示天球,上刻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及互成24度交角的黄道、赤道等。紧附在球外的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圈,分别代表地平圈和子午圈,天球半露于地平圈之上,半隐于地平圈之下,天轴则支架在子午圈上,天球可绕天轴转动。并且巧妙地利用齿轮系统把计量时间用的漏壶与浑象联系起来,以漏壶滴出的水为原动力发动齿轮,带动浑象依漏壶的等时性每日均匀地绕轴旋转一周,从而与地球的周日运动相等,能够自动地、近似正确地把天象演示出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