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县
浑源县位于山西省境东北,南接忻州地区,面积1966平方公里,现辖6镇22乡,人口29.1万。县政府驻城关镇。浑源县气候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6.2℃,一月零下13℃,七月21.8℃。年降雨量440毫米,初霜期为9月中、下旬,无霜期120天。
浑源在战国时期为赵属代郡,西汉置崞县和繁寺县,三国时属魏,西晋复置崞县、繁寺。北魏属恒州,唐置浑源县,金置浑源州,民国初复称浑源县。县名因地处浑河之源而得名。
境内东、南、北三面环山,著名的北岳恒山位于县城东南,主峰海拔2016米,南北两山之间为浑河谷地,属大同盆地的组成部分。全境山地占总面积2/3,平川和丘陵占1/3。南山山高坡陡,沟谷纵横,林草茂盛;北山山低坡缓,植物稀疏,沟壑交错,水土流失严重;中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源充足,是浑源县主要农产区。浑河是浑源县主要河流,发源于东山乱岭关,向西南经应县北折注入桑干河。夏秋浑河水暴涨,河面加宽,水流较急,冬春缺雨,河水平缓。此外,境内东南的唐河支流出自恒山龙咀,向东南经灵丘,至河北注入大清河。
全县耕地75.1万亩,农作物以莜麦、土豆、豆类为主,平川以谷子、高粱、玉米、黍子、小麦居多。黄芪产量为全国之冠。矿藏以煤为多,分布于南北山区的“浑源煤田”,是山西7大煤田之一。此外还有铁、泥炭、硫磺、金、银、沸石、膨润土等。水利电力资源也颇为丰富。工业有发电、采煤、机械、化肥、针织、地毯、造纸、砖瓦、酿酒、黄芪加工、农具修配、皮革、制鞋等厂矿。浑源县交通较为方便,大同至灵丘马头关、朔县至广灵洗马庄的干线公路通过县城,此外有多条简易公路和大车路。但部分山区运输仍以人背畜驮。
境内名胜古迹甚多,有恒山主峰山腰上的北岳朝殿,其中有建筑年代最早的飞檐凌空和结构玲珑的北岳寝宫。恒山主峰西侧的唐峪口有著名的北魏悬空寺,寺庙建于峭壁之上,以建筑惊险奇特而著称。此外,县城西北的麻庄汉墓和城东的栗毓美清墓,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