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测不准原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测不准原理

 是量子力学中对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等共轭量不能同时测量准确的表述。这一原理首先是由德国物理学家韦尔纳·卡尔·海森堡提出的,他在1927年通过对理想实验的分析,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测不准或不确定原理。
 根据这个原理,微观客体的任何一对互为共轭的物理量,如坐标和动量、时间和能量都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值,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对它们的测量结果同时作出测量预言。对于两个正则共轭的物理量,其中一个量测量得越准确,另一个量的不确定性程度就越大。假设P、Q为任意两个力学量,那么这一原理的数值关系式就可表示为:ΔP·ΔQ≥h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ΔP与ΔQ表示相应量的不准确度。
 测不准原理突破了经典物理学关于所有物理量原则上可以同时确定的测量理论,说明了微观客体具有不同于宏观客体的特征,推动了量子力学研究的发展。同时,它在其他活动领域的运用,也是没有限度的,对后现代的思想、学说以及人们的生活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人们在解释测不准原理时,发现它背后包含着一个朴实的格言,即你不能同时做两件事。所以,阿瑟·凯斯特勒把某些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的不生动性,归因于前景和背景都同样十分清晰的错误。这种情形在光学上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我们仔细地看一物时,它的背景就变得模糊不清,相反亦然。在生活中也一样,我们在一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时,必然在另一方面就有所欠缺。
 测不准原理在哲学上的影响主要是对传统本体论思想的冲击。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事实上就是一种测量行为,精确的测量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的认识就只能是一个无限期的观察过程。著名的“薛定谔之猫悖论”更是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悖论说,一个盒子里的猫,被放射性物质在预定时间间隔放出的电子所启动的盖革计数器触发的机械装置所杀死。但是,根据量子力学原理,除非有人观察到猫处于死亡状态,否则猫的生死就是不确定的。假设你打开盒子,并说猫死了。这就有一个问题,你说的话可信吗?为了确证报导的情况,我就不得不观察你,同样地,又必须有人来观察我,这样无限地继续,直到全世界的人都在观察着,新观察者每分钟都在降生,每个新观察者都正在加入这个被观察现象之中,并正在变成这个现象的一部分。
 诗人雷诺兹·普赖斯对测不准原理的解释则更加独特也更为深刻。他在题为《一龄苍鹭》中有这样的表述:诗中的人物在一个冬天拿了一条真鳟给饥饿的苍鹭,但这样做的结局是引起了一条狗对这只鸟的攻击,于是诗人说:我们会撕坏我们刚一接触之物”。
 人类能否消除这种不确定性,也许林肯·巴勒特的解释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不确定性“并不是人类的不成熟的科学的标志,而是大自然的最后屏障”。
测不准原理

测不准原理cebuzhun yuanli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W.K.海森堡提出的微观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之间的关系,也称为测不准关系或不确定关系。他提出的测不准关系式为:

△x·△Px≈h


式中x为微观粒子在空间某一方向的位置坐标,△x为确定粒子该方向位置时的不准量。△Px为确定粒子在该方向动量的不准值。h为普朗克常数。△x,△Px都是不准量,两者的乘积又是个常数,△x小时也就是位置确定准了,△Px就大了,动量就不准了。相反,△Px小,动量测准了,位置又不准了。微观粒子的其他的某些成对物理量之间,也有类似关系。如时间与能量也服从测不准原理,即微观粒子存在于某一能量状态的时间越短越准确,则这一能量的测定越不准确。测不准原理是微观粒子运动特性 (波粒二象性) 的反映,说明经典力学运动轨道的概念,在微观世界不适用了,不能用经典力学的方法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必须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测不准原理可检验经典力学适用的范围,区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
☚ 波粒二象性   薛定谔方程 ☛
测不准原理

测不准原理

近代科学界提出的一种认识原理。即某些因果关系、某些事件是无法准确测量的,总是存在一些误差。这是因为,有些事件的性质不能被人们的感官所察觉,不容许人们测量,尽管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观察记录的仪器十分精密,但仍不可能做出百分之百的精确测量。其次,物质或一般事物的内部和外层结构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物质或事件所占据的空间不断扩大或缩小,很难在一个相对静止的时间刻度上测出事物的空间含量。第三,有些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难以让人把握,有时现象和本质可能具有相同的表象,让人难以分辨哪是现象,哪是本质。第四,测量物体或事件的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或偏见,他们所使用的仪器本身也有一定误差,由于主体的认识偏差也必然产生测不准现象。测不准原理不同于不可知论,而是认识有限论的一种特殊原理,或者说它是认识相对性的一种表述形式。人们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但若想很快把握一个事物的本质,并把握得十全十美,分毫不差,是很困难的。测不准原则是人们认识不断深化的原理。人们永远不可能穷尽自己的认识。人们的解释和宣传活动,都要对事物作出说明,从哲学的角度看,都存在测不准的现象。要想对事物作出精确的论证,需要不断研究认识对象,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误差,尽量缩小测不准原理所造成的失误。

☚ 类比推理   施拉依马赫 ☛
000005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