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浊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浊证

浊证

浊证简称浊,其含义有二: 一是指小便混浊,称为溺浊;一是指尿道口经常流出少量白色粘液,但小便并不混浊,称为精浊。《医碥·赤白浊》曰:“精浊出自精窍,与便浊之出于溺窍者大异。” 浊之名称,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又称溺白,即今之尿浊。
病因
《内经》认为是由于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水液浑浊,皆属于热。”其中也包括小便混浊,而《诸病源候论·虚劳小便白浊候》说:“胞冷肾损,故小便白而浊也。”认识到脏气亏虚也可导致浊证的产生。《丹溪心法·赤白浊》篇明确指出:“浊主湿热,有痰有虚”。即有实亦有虚。《医学心悟·赤白浊》篇将浊之病因归纳为二种:“一由肾虚败精流注,一由湿热渗入膀胱。” 根据临床所见,则以下列病因较为常见,现分述如下:
湿热内蕴: 饮食肥甘,脾胃失运,酿湿生热,或病后湿热未清,蕴结下焦,清浊不分,而成浊证。若湿热灼络,络损血溢,则浊证夹血。
脾虚气陷: 饮食不节,或劳倦思虑太过,损伤脾气,清气不升,浊气下流,而成浊证,若脾不统血,也可形成浊证夹血。
肾元亏虚: 劳欲过度,或年老、久病体弱,可导致肾元亏虚。
肾虚固摄无权,脂液下流,而成浊证。若肾阴亏损,虚火伤络,也可形成浊证夹血。
分类及辨证
有溺浊与精浊之分,但还可根据小便混浊液或尿道口浊物的颜色区别为赤浊和白浊两类。色白者为白浊;色赤者为赤浊;亦有把白浊和赤浊合在一起统称为赤白浊。《杂病源流犀烛》又称赤白浊为二浊,而溺浊和精浊均有白浊、赤浊之分。辨证,首先要分清是精浊还是溺浊,是白浊还是赤浊;进一步还须辨别虚实。一般说来,初起多属实证,实证以湿热内蕴为主;久病不愈,多为虚证,虚证与脾肾的关系至为密切。
治疗
实证宜清利,如黄柏、萆薢、茯苓、车前子之类;虚证宜补益,如党参、黄芪、熟地、山药、菟丝子之类。但补益之剂中,亦可佐以清利,清利之剂中,又可兼以补益。诚如《医学心悟·赤白浊》说:“肾气虚,补肾之中必兼利水,盖肾经有二窍,溺窍开则精窍闭也;湿热者,导湿之中必兼理脾,盖土旺则能胜湿,且土坚凝则水自澄清也,补肾菟丝子丸主之;导湿萆薢分清饮主之。” 此外尚要根据溺浊与精浊、白浊与赤浊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方药。
溺浊可包括现代医学的乳糜尿、晶体尿及泌尿系的炎症、结核、肿瘤等,而精浊则包括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等。

☚ 膏淋   精浊 ☛
000092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