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区系epidemiological region system病原菌在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区越冬和越夏,由远程传播联系起来,完成周年循环,形成大面积流行病害的地区系统。简称流行区系。流行区系一词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规律研究中提出的概念和术语。中国华北、西北麦区是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区系,条锈菌喜好温凉不耐高温,在黄淮海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冬麦区不能越夏,只能在甘青川宁一带高寒晚熟冬春麦区的麦株和自生苗上越夏,越夏后夏孢子随风传播到上述冬麦区侵染秋苗、繁殖并越冬,次春发展成春季流行,而春麦区和冬季严寒的北部冬麦区无本地越冬菌源,由冬麦区病害流行后提供菌源引致春季流行。这样,华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和陕、甘、青相连成片,形成小麦条锈病的一个流行区系。这一区系可分为: 陇南菌源基地区,甘青越夏区,陇东桥梁区,关中晋南、豫南鄂北等常发区,豫北冀南易发区,京津唐保偶发区……等多个流行区,各流行区在流行区系中的作用不同,分区流行各有特点,而区间有不同的区间菌源关系。流行区系的研究,为制定病害总体防治策略和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基础。例如: 如在陇南、关中、河南分别种植抗病基因不同的品种,可减缓新小种的定向选择,品种抗病性可望持久。除小麦条锈病外,小麦秆锈病、冬春麦接壤区的小麦黄矮病等也都有流行区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