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流域面污染源治理技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流域面污染源治理技术

流域面污染源治理技术

治理污染物浓度通常较点源污染低,但氮磷污染的总负荷却是巨大的面污染源的相关技术。面源污染是指在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中,土壤泥沙颗粒、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等有害物质、秸秆农膜等固体废弃物、畜禽养殖粪便污水、水产养殖饵料药物、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各种大气颗粒物等,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农田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淋溶、大气沉降等形式进入水、土壤或大气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防治十分困难。
控制农业区源头污染的生态技术。非点源污染的来源是: 可被冲入径流的村庄固体废弃物、滞留在地上的污水污泥、大量施肥的农田土壤等。控制源头污染就要减少这些来源。中国在其他科研项目中进行了许多研究,如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村镇和乡镇企业污水处理,秸秆利用,生态农业和水肥的高效利用等,开发了许多生态技术,这些成果都可应用到非点源污染控制。
生态农业和生态施肥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在农业生产系统的应用。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其内部平衡与其生态功能和结构相适应,物质循环途径和物质流速相适应,与自然的自我设计特性紧密结合,具有耦合作用。生态农业技术使物质在系统内多次循环,废物产生最小化,能减少农村非点源污染。根据气候、土壤、生产目标的不同,可以采取许多不同模式。以红壤丘陵区一种生态农业模式为例,科学工作者与农民合作发展了“顶林、腰园、谷农、塘鱼” 的模式。随着区域性生态农业体系的发展,中国已有五十个国家级的生态农业试点县,物质可以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循环。生态施肥技术的目的是控制土壤养分投入的数量,改善养分投入方法,使土壤中养分水平保持在既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又不至于对环境产生显著危害。应实施测土施肥,深层施肥,避免雨前施肥,尤其是在敏感水体上游流域。
水土保持技术。坡面生态工程对减少流域上游土壤侵蚀有明显效果。复合系统中在空间上有林木、农作物等不同类型的组合,对雨滴的打击、坡面地貌的发育、侵蚀泥沙和径流的运动有明显的有益作用。发展的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相结合” 的水土保持系统对减少水土流失有明显效果,所有水土保持措施对农村非点源污染控制都有作用。实施时,谷坊坝、梯田、截流沟、水平条等与植物篱、地埂植被技术结合在一起,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形成了完整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水土保持技术有利于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壤侵蚀造成的是泥沙问题,其中营养物质主要是颗粒态磷问题。绝大多数坡面侵蚀所造成的悬浮态磷在径流过程中沉积在地貌洼陷里,不会进入水体。对于非点源污染来说,水体流失造成比较重要问题的是流域下端的沟道侵蚀和路边侵蚀。坚持水土保持,对非点源污染控制作用很大。

☚ 流域面污染源治理   人工水塘技术 ☛
0000097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