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流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借用1

借用1

借倩
向人借:借(借进;借入;借取;撮借;商~) 假(假借) 贷(贷借;贷假)摘
请人借用:告假 告借
请求借给:求借 祈借 求假 谒索
借粮:抬粮
调拨借用物资或人员:借调
借路:借道 假道 假途
借用某个场所:假座
借用馆舍:假馆
行文征借:关借
 搜刮征借:括借
互相借用:相假
暂时借:暂借 流借 借倩 拉扯
继续借:续借
私自借用:私假
设法借用:筹借
借取:借办
(借别人的东西来使用:借用)

另见:借钱 借贷 使用 赊欠

☚ 借用1   租借 ☛

流借

中国历史上一种货币流通速度及与其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论。《续资治通鉴上编》卷二八三:“钱利于流借。十室之邑,有钱十万而聚于一人之家,虽百岁故十万也。贸而迁之,使人飨十万之利,遍于十室,则利百万矣。迁而不已,钱不可胜计。”这种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流通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论的提出,在世界上为较早。

流借

流借

中国古代对货币流通的一种观点。北宋沈括(公元1031年~1095年)在回答宋神宗“公私钱皆虚”原因的提问时,分析说应将官库存钱用于周转,即流借:“钱利于流借,十室之邑,有钱十万而聚于一人之家,虽百岁,故十万也。贸而迁之,使人飨十万之利,遍于十室,则利百万矣。迁而不已,钱不可胜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三)认为货币周转速度越快,作用也越大。是世界上较早有关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流通数量关系的理论,较17世纪英国人洛克的理论早600年。一说:沈文中“借”字作“假若”解;应为“钱利于流。借十室之邑,……”,则“流借”词组为误读讹传,但文义不变。

☚ 废浮图法   银贵钱贱 ☛
流借

流借

货币的流通。北宋熙宁十年 (1077年),沈括回答神宗实行青苗、免役二法后致使“公私钱币皆虚”的原因时说:“钱利于流借。十室之邑有钱十万,而聚于一人之家,虽百岁,故十万也。贸而迁之,使人飨十万之利,遍于十室,则利百万矣。迁而不已,钱不可胜计。今至小之邑,常平之蓄不减万缗,使流转于天下,何患钱之不多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三)。认为货币不应死藏而应不断地处于流通之中。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同量货币的相对数量越大,因而极少的货币量借助于快速流转,就可以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沈括的上述观点是世界较早出现的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流通数量关系的理论。

☚ 钱荒论   称提之术 ☛
0001027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