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洹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洹词 文集。十二卷。明崔铣撰。重编本刊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 崔铣,字仲凫,一字子钟,号石渠,自称少石老人、洹野子。生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卒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河南安阳人。弘治十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选授编修,曾上书反对李东阳倡文艺、建议注重经济兵备。又因在“议大礼”时上疏规劝而革职,乡居十余年,主要从事讲学和著述。著作甚富,有《洹词》、《士翼》、《易大象说》、《读易余言》等。 该书编年排次,包括序、记、书信、论、墓铭等。论学宗程朱,但又有自己独立见解,《二程文略序》以为二程《遗书》不够精当,又多阙佚。《述程志》中以为应去掉《遗书》中高谈虚玄、不切实际的内容。对朱熹,则以为其重华轻实,即所谓“汉之明经以修行,宋之注经乃衍词;汉士质,宋士浮;汉协忠,宋争名。”(《漫记》)朱熹这种以注释为主的讲经方法已形成一种“讲套”,并败坏风气,反无法术得真学问。于王阳明,以为其“弃实而慕空”,以为习心学者“处事无逊,造书梓传,察其所由为钓名利。” (《答魏庆渠太常书》)并将王阳明斥为“霸儒”,不过是对陆九渊、禅佛的剽窃而已。由此,进而也批评陆九渊,在《象山学辩解》中以为陆氏之学“茫乎无可索也”,以为若“作法于陂,弊将何极”。再由此,又进一步批评佛氏,以为宋代的理学实际上是“以禅附儒而道淆矣”,(《答许侍郎廷美书》),那些理学家们“彼禅者去人伦、处身事、株守一室以求以悟,于天下国家之预焉。”(同上)由此而将“尚浮华、尚清谈”上升到了“中华失道”的高度。 《洹词》许多文章谈治平之事。其中,十分强调治民与治财为治国的基础,《赠大司徒桐溪钱公考绩序》中以为“财者,民之大命也。民者,国之永基也。国非民,孰以立?民非财,胡以生?”而正是这样,历代创世之君“起自忧勤,故其立法皆利民垂后之计。”为此,该书便广涉诸如均田、重农、兴水利、轻徭赋等诸种实政方式。于均田,以为“夫田均则事均,事均则业均。无甚贫、无甚富之家,则俗自淳。”(《均田》)反对土地的高度集中,以为要从限田开始做起。于修水,以为可防涝,也可溉田,使民安业,并在《山东按察司副使李乡墓碑》中表彰了李惟聪兴修水利的功绩。于轻徭赋,以为可减轻人民负担,以致“劳逸平而民力裕,民力裕而本业修,本业修而邦居充。”(《书王中丞均徭役规则后》)又谈到重农抑商,认为“治有三要,曰重农、曰抑商、曰道俭。”重农为开源,抑商、道俭则为节流。 该书有十二卷本,入《崔洹野集》和《四库全书》集部。另有别本十七卷,由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池州知府周镐命贵池教谕范𦶜重编,文无增损,只“以类编次”。 洹词文集。明崔铣(1478—1541)撰。十二卷。铣字子钟,一字仲凫,乐安(今属江西)人。弘治进士。授编修,见刘瑾长揖不拜,出为南京吏部主事。历官经筵讲官,南京国子监祭酒,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谥文敏。其学以程朱为的,言动皆有则,斥王守仁为霸儒。有《读书余言》、《崔氏小尔雅》、《晦庵文钞续集》等。此集因铣家安阳,境有洹水而名。二十万四千余字。正文编年排次,不分体裁。杂著笔记参错其间。一、二卷曰馆集,三卷曰退集,四卷曰雍集,五卷至十卷曰休集,十一、十二卷曰三仕集。铣持论笃实,力排王守仁之学。他若《漫记十条》,可补宋史之未备;《传两则》,可以靖明代之浮言。而《岳飞论》、《政议十篇》则准今酌古,颇有一己之见解。有《四库全书》本,《续中州名贤文表》本(题为《崔文敏公洹词》)。 洹词 《洹词》12卷。收诗歌和散文。崔铣以佛学著称。其文语言简约,委曲传神。有《四库全书》本。 ☚ 崔铣 崔文敏公洹词 ☛ 洹词十二卷。明崔铣 (1478—1541)撰。崔铣字仲凫,一字子钟,亦字后渠,河南安阳 (一作乐安)人。弘治十八年 (1505)进士,授编修,见刘瑾长揖不拜,出为南吏部主事,刘瑾败,召充内庭,明世宗即位,擢国子监祭酒后,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谥号文敏。著有 《读易余言》(已著录)、《文苑春秋》、《晦庵文钞续集》等,此集之所以题为 《洹词》,是因为崔铣家居安阳,境内有洹水之故。凡十二卷,其中,一卷、二卷为 《馆集》,三卷为 《退集》,四卷为 《雍集》,五卷至十卷为《休集》,十一卷、十二卷为《三仕集》。各集均按时间顺序编排,不分体裁,杂著、笔记亦参错于其间。崔铣力排王守仁的学说,认为不应该舍良能而谈良知。故持论行己、一归笃实。其所作的 《政议· 十篇》,准今酌古,无儒生迂阔之辞;《他若漫记十条》,可以补宋史之未备;《讹传·两则》,可以靖明代之浮言。由此可见,崔铣虽不以文章著名,但其文章却可流传于世而毫不逊色。有副都御史黄登齐藏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