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领导洪湖苏区军民反对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的作战。1932年6月,蒋介石亲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约50万人的兵力,组成左、中、右三路军,首先对鄂豫皖、湘鄂西两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其左路军10余万人由徐源泉任总指挥,对湘鄂西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并把重点置于洪湖苏区。7月15日,徐源泉以6个纵队,采取“步步为营,隐打稳进”的战术,以围歼襄北地区红军为目标,发起第一期“进剿”。红3军予以阻击后,决定转移至襄南打击国民党军。7月下旬,红3军由马良附近西渡襄河,进至荆门东南地区。7月31日至8月3日,在曾家集、范家集、沈家集一带,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未达歼敌的目的。8月13日,红3军袭入草市歼敌500余人,攻沙市未克,遂撤至龙湾、熊口地区。徐源泉部控制襄北后,即分左、右翼军,各编2个纵队,以摧毁洪湖中心区为目标,于8月18日发起第二期“进剿”。红3军主力冲破敌人的追击和堵截,于9月下旬转战至襄北地区,错过了牵制敌人的战机。10月,湘鄂西中央分局、苏维埃政府和红3军转移至鄂北大洪山山区。至此,洪湖苏区全部丧失,第四次反“围剿”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