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洞沟古墓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洞沟古墓群

洞沟古墓群

吉林省鸭绿江中游右岸集安县的岭前、岭后,为古代高句丽民族所遗存的重要墓地之一。有王室、贵族和平民的古墓葬一万余座,尤以洞沟河畔一带最为集中,多分布于山麓、河谷地带,排列有序。古墓群中积石墓年代较早,始于公元前1世纪或更早,以2—5世纪居多,因墓顶堆积以碎石、砾石而得名。依时代大体有方丘积石墓、方坛积石墓、方坛阶梯积石墓、方坛阶梯石室墓、封石洞室墓等五种形式。其中方坛阶梯石室墓多为王陵,规模宏大,形似金字塔,有近20座,尤以千秋墓、太王陵、将军坟最为著名。太王陵是高句丽第19代永乐太王谈德之墓,约建于4世纪末至5世纪初,陵外形呈截尖方锥阶坛形,每边长66米,现存高14.8米,其规模在墓群中首屈一指。太王陵顶上曾出土灰色莲瓣纹瓦当和有“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字样的砖块,当为陵顶享殿之类建筑的遗存。将军坟建于5世纪前叶,因石冢高大,气势非同一般而得名。外表呈阶梯形金字塔状,有“东方金字塔”之誉。每边长31.58米,高12.4米,用巨型花岗岩石条砌筑成七级阶梯。第五级中部有一甬道通向墓室,墓室长宽各5米,高5.5米,早年被盗已无葬品,仅存两组石棺底座,室顶以整块巨石覆盖。墓顶石上面的边缘有柱洞若干,并堆积有瓦当等物,当为享殿建筑的遗迹。陵的每级阶坛四面各有三块巨石倚护,以加强陵墓的坚固程度。公元3世纪中叶,封土石室墓开始兴起,以后逐渐取代了积石墓。此类墓以黄土封顶,墓室用石材砌筑,有单室、多室之分。墓室多为方形,墓顶构成穹窿式藻井。现已发现近20座不同时期的墓内有壁画,这些墓都曾被盗已无遗物。前期的壁画墓多在墓室粉刷过的壁面上绘画,内容简朴,以描绘高句丽贵族的日常社会生活为主,墓顶则绘以天象图,这其中以4世纪末5世纪初的角抵墓、舞蹈墓,洞沟12号墓最著名。角抵墓墓室南壁绘有墓主人夫妇宴饮时观看两赤膊着短裤的壮士在大树下紧张角抵,旁有一老者拄杖裁判,画面上人物神态生动而逼真。舞蹈墓室南壁绘有6名男女舞者在7名歌手伴唱下翩翩起舞的场景。洞沟12号墓内则绘有房舍、战斗、射猎、舞乐、庖厨等日常风俗画面。中期的壁画墓数量较多,绘画内容除以日常起居题材为主外,还增加了四神和佛教神像,技法也比以前熟练。晚期的壁画直接绘于平整的石壁上。6世纪的五盔坟5号墓即为其典型代表,墓室四壁绘以四神形象,衬以莲花火焰网状图案,壁四隅绘人身怪兽,藻井上是伏羲、女娲、飞天、日月星辰、龙虎搏斗等形象,并点缀鎏金铜饰片,龙虎鸟兽眼珠均嵌以绿松石。绘画技法成熟,线条流畅极具变化,色彩鲜艳华美,堪为高句丽壁画艺术之佳作。1961年洞沟古墓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丸都山故城遗址   六顶山古墓群 ☛
洞沟古墓群

洞沟古墓群

分布于东南部中朝边界集安市洞沟河畔的盆地内,均为高句丽王朝的历代古墓。各墓排列错落有致,墓的大小因墓主身份高低而大小有异。墓因其用材有土坟、石坟之分。
石坟早于土坟。早期石坟为碎石堆砌而成的积石墓,稍晚石坟则为条石所筑之祭坛墓。祭坛墓多为贵族墓,其中最著名的有将军坟、马槽冢和太王陵等三座。将军坟是一座规模宏大,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高句丽王陵。它是由巨形花岗岩石条垒砌,并有12块巨石倚护。墓边长31.58米,高12.4米,共七级,坐落于山麓乱石怪树之中。马槽冢为5世纪高句丽贵族墓,因其墓壁上绘有马厩而各名。墓呈尖方椎状,边长20多米,高4.6米,由南北二室组成。墓内壁画内容丰富,色彩绚丽,线条流畅,笔力遒劲,极具艺术价值。太王陵是死于412年的高句丽第19代王永乐太王谈德的陵墓,是现存高句丽诸王陵中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它的边长有66米,高近14.8米,各边有5块巨石倚护。墓旁有广开土王碑一块。广开土王碑又名好太王碑,是20代长寿王为纪念永乐太王而建。它的碑座深埋在土中,地面上是一座方柱形角砾凝灰岩碑身的无额碑。碑高6.39米,宽1.35米,东南两面刻有44行计1775字的碑文,记述了自高句丽建国至永乐太王的神功伟绩止各朝情况,内容丰富,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史料。碑文字体方严凝重,拙朴遒劲,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
土坟年代晚于石坟,内以石材砌筑墓室,外封以黄土加固,有单、双、三室之分。墓室内多有保存尚完整的谐趣横生、惟妙惟肖的壁画。著名土墓有舞俑墓、角抵墓、三室墓和五盔坟等。这些墓内壁画内容广泛,涉及宴饮、出行、角抵、歌舞等,极具艺术和历史价值。
洞沟古墓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因久历沧桑和肆意盗掘已破坏不堪。经国家大力整修,逐步恢复其旧貌,于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金得胜陀颂碑   龙头山古墓群 ☛
洞沟古墓群

洞沟古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东通沟河畔及附近山麓、河谷和平川。为中国高句丽(前37—668)墓群。据1966年统计,共有11300座,今存7160座,数量之多,为古墓葬群所罕见。墓葬排列有序,而规模大小悬殊。有石墓、土墓两类。石坟年代较早,初以碎石堆成,称积石墓,稍晚者以石条砌筑,大者建成台坛式。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太王陵、将军坟、千秋墓等。太王陵为高句丽第十九代永乐太王谈德的陵墓,约建于四世纪末至五世纪初,呈截尖方锥式阶坛形,边长66米,残高14.8米,每边各有5块巨石为倚护。墓顶曾出土灰色莲瓣瓦当和印有“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字样砖,当为墓上享殿等建筑遗物。长寿王陵“将军坟”约为五世纪前叶建造,亦呈截尖方锥体,边长31.58米,高12.4米,共七级,以巨大长方形石条垒成,每边各有3块巨石为倚护。墓室呈正方形,长宽各5米,高5.5米,存有两组石棺座,顶部以整块巨石覆盖。墓顶有瓦砾、铁链,亦当建有享殿之类建筑。土墓年代较晚,外以黄土培封,内以石料砌筑,有单、双、三室之分。墓室多方形,顶部以石料砌成穹顶藻井。墓群现已发现近20座绘有壁画,前期壁画多画于粉白壁面上,著名者有四世纪末五世纪初的舞俑墓、角牴墓,五世纪的洞沟第12号墓。舞俑墓墓室南壁绘六名男女在七名歌手伴唱下翩翩起舞,长袖飘垂,舞姿优美。 角牴墓墓室东壁绘两壮汉在大树下奋力角牴,一老者旁观,神态活现。洞沟12号墓绘有房舍、家居、庖厨、厩舍、礼辇、舞乐、作画、射猎等画面。六世纪的晚期作品,多直接绘于石面。墓室四壁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主题,藻井以伏羲、女娲、飞天和日月星辰为主要内容,各种飞天形象婀娜多姿,凌空奏乐,线条流畅,五彩缤纷,艺术表现力极强。个别画面上嵌饰鎏金铜片、绿松石,金碧辉煌,显示出对豪华富丽的艺术追求。冉牟墓中有一篇隶书题记,全文800余字,可辨识约350余字,系六朝写经书法风格,内容涉及高句丽职官制度、人身隶属关系、社会阶级等级等情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多年来墓群中出土文物数千件,包括金、银、铜、铁、铅、陶、瓷、玉、石、丝、麻各种质料制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武器、马具和装饰品等,为研究高句丽社会生活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丸都山城   好太王碑 ☛

洞沟古墓群

洞沟一名通沟。位于吉林省辑安县长白山南麓,鸭绿江右岸丘陵地带。有土顶坟和石头坟两类。内部有坚固的石造墓室及羡道,装饰富丽,壁画鲜艳,形象生动,既吸收了中原风格,又具有民族特色。是早期高句丽王室(相当于两晋至隋)的陵墓群。是研究高句丽历史、文物制度、艺术、建筑等方面宝贵的实物资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