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洛阳西汉壁画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洛阳西汉壁画墓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烧沟村附近的两座墓。1957年和1976年分别发掘,皆为空心砖和小砖混合砌筑。时代为西汉晚期。壁画分布于主室脊顶、门额、后壁上部、隔梁两面。绘制方法为先在砖面上以白色涂底,再施彩绘。最后单线勾绘轮廓。题材有日月星象、历史故事、仙禽、怪兽等。

洛阳西汉壁画墓

西汉后期壁画墓,是迄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发现的比较集中的西汉壁画墓区。位于洛阳市区,东起老城西关、西货场,西至金谷园洛阳车站、纱厂路的陇海铁路两侧。在这个区域内先后发现了八里窑壁画墓、烧沟村壁画墓、金谷园洛阳面粉厂壁画墓、金谷园向阳旅社壁画墓、金谷园洛阳肉联厂壁画墓。西汉壁画墓皆由不同形状的空心砖组装砌制而成。壁画彩绘在白色粉底的空心砖面上。墓的年代,大都在西汉后期乃至王莽时期。
八里窑(或称 “八里台” )墓形制结构与烧沟村西汉壁画墓相似。并且两座墓墓门背后门额部位,皆有一象征吉祥的高浮雕山羊头。前者壁画题材内容有 “大傩驱疫图” 、“上陵图” ( “会陵图” ,即 “迎宾拜谒图” ); 后者有 “神虎噬旱魃” 、“二桃杀三士” 、“鸿门宴” (有人认为是打鬼图)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之类的彩绘壁画,还有日、月、星象图以及反映乘龙升仙的透雕画像砖。洛阳面粉厂处卜千秋墓室的仿西汉马王堆墓 “非衣” 升仙壁画,以墓室脊顶的卜千秋夫妇升仙图为主体。墓顶自内向外,依次绘有黄蛇、日、伏羲、卜千秋夫妇、仙女、白虎、朱雀、二枭羊、二青龙、持节方士、月、女娲等形象。这些形象被画在20块砖上,砖有阴刻编号,依次第首尾相连。加上前壁内面门额上象征吉祥的人首鸟身像(有人认为是王子乔)和后壁正面上方驱邪打鬼的方相氏以及两侧的方位神青龙、白虎、恰似 “非衣”形状,并且与马王堆帛画的主题相同。向阳旅社处新王莽壁画墓,描绘的是神兽、祥瑞和辟邪图像,诸如日、月、二龙穿四壁、四神穿四壁图。人面鸟身、人面兽身、凤鸟、白虎与守护神、青龙与守护神、羽兽、玄武、兽斗以及鸟首人身神怪与龙搏斗图等,共计16幅。也有人将此视作“星象图” 。洛阳肉联厂处壁画墓,脊顶上部有砖雕 “星象图” ,绘有红、白两种颜色的图案。上述几座壁画墓的壁画人物、动物造型夸张且生动,线条流畅有力,色彩鲜艳夺目,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显示了西汉艺术匠师高超的技艺。马王堆“非衣” 帛画与卜千秋墓壁画在题材内容与构图、外形上的大体相同,反映出大江南北楚汉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而 “二桃杀三士” 和 “鸿门宴” 画面上晕染的山峦背景,又是探讨中国早期山水画历史渊源的实物资料。
烧沟村、面粉厂与向阳旅社3座壁画墓已搬迁到邙山北魏景陵旁的洛阳古墓博物馆复原。
1992年8月,在洛阳市郊浅井头村南,又发现1座西汉晚期壁画墓,墓室脊顶壁画与洛阳面粉厂卜千秋墓脊顶壁画的形制、题材内容乃至人物、动物形象与技法、色彩都十分相似,所绘似出自一人之手。

洛阳西汉壁画墓

遗址。在河南省洛阳市烧沟村,共两座西汉晚期壁画墓。一座墓主不明;另一座出土“卜千秋印”,墓主是卜千秋。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两座早期壁画墓。两墓均用空心砖和小砖混合构筑。卜千秋墓由长方形主室和左、右两耳室组成。出土陶质的壶、罐、鼎、仓、井和昭明镜、五铢钱等大量具有西汉晚期特征的随葬品。壁画分布在主室背顶、门额、后壁上部及隔梁两面。绘画之前,先涂一层白粉,然后着墨上彩。卜千秋壁画分三部分: (一)天空、始祖;(二)吉祥、驱邪;(三)开仙。墓门内上额壁画为人首鸟身像。人首长岁髻,两缕黑发下垂鬓角,两长耳伸手。鸟立山顶,展翅欲飞。壁画以升仙图为主。在狭长的背顶上,绘着由日、月和伏羲、女娲及四神、仙禽、神兽构成的天上世界,男女墓主则在仙人引导下,乘仙鸟和龙舟凌云飞开。后壁绘有“方相氏”,猪头大耳,二目圆睁注视墓门。方相氏之下,左绘青龙,右绘白虎。另一墓背顶部位绘日月显象图,隔梁下部和后壁绘有“二桃杀三士”、“孔子见老子”等历史故事,一隔梁上部则用空心砖雕镂彩绘西王母和各种仙禽神兽形象。这两座墓之壁画,为研究西汉墓葬绘画题材和艺术提供了新材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