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州前秦建元十五年(379)由宜阳县(故址在今河南省宜阳县福昌镇)迁到丰阳县,故址即今山阳县城,后废。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又在上洛县复置,故址即今商州市城,领上洛、东上洛、魏兴、朱阳4郡,景明三年 (502)领上洛、东上洛、魏兴、朱阳、始平、苌和6郡,辖区约为今商洛地区。西魏时领上洛、拒阳、上庸、苌和、魏兴5郡。北周宣政元年 (578) 改名商州。 洛州luò zhōu《本草纲目》金石部第8卷白石英(2)。地名。今河南洛阳市。 洛州❶前秦初置,治所屡迁不定,初在宜阳县(今河南宜阳县西)。寻移治陕县(今河南陕县),后又移于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再移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后废。
❷北魏改司州置,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太和中复为司州,并迁都于此,东魏又改为洛州,隋废。
❸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改荆州置,治所在上洛县(今陕西商县)。北周改名商州。
❹唐初改河南郡置,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开元元年(713年)改为河南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