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洗和气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洗和气脸 在湘西苗寨,人们接亲嫁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仪式,就是新娘到夫家时,男方这一房族的长辈端来一盆清水,盆里放一只银手镯;要新娘和夫家的男女老少共用这盆清水洗脸。这在苗族的婚礼中叫洗“和气脸”。 为什么要兴洗和气脸呢? 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娘牙”的女子,长得挺乖,说话也很甜,逗得一群后生天天陪她唱歌。说也怪,这“娘牙”自从和一个苗族猎手成亲以后,人就变了。那双会做的手不做了,那张会唱的口不唱了,成天怒气冲冲,张口骂人,闹得全家不得安宁。猎手不劝还好,越劝她越闹得凶。猎手无法,只好与她分开过。 “娘牙”离婚以后,仍不安分,成天串东家,走西家,走到哪家,哪家不打架也要吵架。她只要一打听到哪家姑娘要出嫁,就装出十分亲热的样子去接近人家,趁人家不防备,她就把她的脸往人家的脸上贴。说来也怪,只要被她贴过脸的姑娘,出嫁后,就变得好吃懒做,爱吵爱闹了。一时间,苗山闹得翻了天,家家夫妻吵架,姑嫂相争不和睦。人心不安,人心不齐,田荒了无人耕,地荒了也没人种。 这事越传越远,传到了吕洞山,苗家的老祖先知道了,心想:我们苗家子孙向来和气相处,没想到被一个“娘牙”闹成这个样子。于是就对身边一个叫“和气”的人说:“你去苗山一趟,哪里的子孙们被‘娘牙’挑拨,互相不和,闹翻天了,你去调解调解。” 和气问:“他们怎么会突然不和呢?” “你不知道,这‘娘牙’的脸皮上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麻麻惹’,这种东西一粘到女子脸上,女子出嫁后,就会对丈夫不尊,对公婆不孝,一天吃饱饭不做事,专会惹是生非。” “啊!那用什么法子才能治呢?” 老祖先阿婆从手上脱下一只银手镯,递给和气说:“你把这只银手镯放在一盆清水里,只要过门的新娘同夫家的人在盆里一起洗脸,粘在脸上的‘麻麻惹’就洗脱了,全家人就能和和气气地过日子。” 和气从吕洞山来到苗山,就把老祖先阿公阿婆的话告诉大家,并把银手镯放在一盆清水里,挨家挨户地让大家洗脸。洗过和气脸的人,心里都亮堂起来,个个会想,个个会做,彼此尊重,互相关照。吵闹声断绝了,各家各户和睦了,活路好做了,日子好过了。从此,‘娘牙’成了不受欢迎的人,但她会不会暗中捣鬼呢?大家还是不放心。为了祈求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但凡娶新姑娘的人家,在新姑娘进家时,总要让她和全家人一起洗个和气脸。以后,虽说“娘牙”早死了,但洗和气脸却作为一种美好的寄托被苗家人承袭在婚仪中了。 洗和气脸 洗和气脸在湘西苗寨,人们接亲嫁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仪式,就是新娘到夫家时,男方这一房族的长辈端来一盆清水,盆里放一只银手镯;要新娘和夫家的男女老少共用这盆清水洗脸。这在苗族的婚礼中叫洗“和气脸”。 ☚ 枣子与“早子” 还娘头 ☛ 洗和气脸 洗和气脸湘西苗族、土家族婚俗。苗族婚日喜筵后,由新娘端来一盆热水,男家长辈把一只银手镯放在水中,大家共用一条毛巾,一盆洗脸水洗脸,表示互不嫌弃,亲密无间,叫做“洗和气脸”。洗时由婆家老人先洗,而后送亲郎、送亲娘、新娘、新郎及兄弟姐妹。有的地区结合洗脸擦手念诵祝词,如: “大手合小手,荣华富贵样样有; 小手合大手,天长地久”等。大家洗完脸后,由新娘倒掉洗脸水。这一习俗,源于当地一个传说: 古时有个叫娘牙的女人,经常搬弄是非,常与出嫁的姑娘假装亲热,使其染上与夫家人吵闹打架的恶习。后老祖宗脱下银手镯,让人们放在水盆中,给新婚人家共同洗脸,以此禳解,相沿成俗。湘西土家族亦有此俗,洗脸水由圆亲娘子端来,先给新婚夫妇共洗,而后端到堂屋里,由全家人挨次洗,以求新婚夫妇和全家人都和和气气。有的地方先由长辈在堂屋洗过,再端进新房给两位新人洗,洗后将水泼在床下。 ☚ 钥匙钱 穿新娘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