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洗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洗三

旧时婴儿出生后第三日洗身,俗称“洗三”。详 【洗儿】。

洗三xǐ sān

旧时婴儿出生三天举行一个小的庆祝仪式,并用蒿艾等煮水给孩子洗澡,叫洗三。如:您放心,明天~事儿全交给我啦!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婚育部 > 活動(附) > 洗三
洗三  xǐsān

亦稱“洗三朝”、“洗兒”。古代風俗,嬰兒出生三天,要行沐浴禮,故稱。家人採集諸草藥煎水,爲嬰兒洗身,又配草藥灸嬰兒臍。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録·育子》:“三日落臍灸顖。”宋·吳自牧《夢梁録·育子》:“三朝與兒落臍灸囟。”據宋宣城《梅氏家譜》載,詩人梅堯臣五十八歲得幼子,三朝,歐陽修、范仲淹及富弼等皆作“洗兒”詩以賀,足見宋代此俗已十分流行。清·赵翼《覽孫以小除前一日生,元旦抱見已二歲矣,戲賦》詩:“洗三纔把金錢浴,又佩新正押歲錢。”此俗至今在我國廣大農村亦未廢棄。各地方法不盡一致,講究極多。參見本類“添盆”、“洗兒錢”。

洗三

见陈治道《保产万全书》。儿生3日后,古人用艾叶加少量防风水煎洗浴儿体,以预防各种皮肤病。《产孕集》卷下:“儿生三日,浴之,俗谓之洗三。”

洗三

❶育儿习俗。满汉皆有之,婴儿诞生后3日,为婴儿接生的老年妇女(俗称“姥姥”)至家为婴儿洗浴,众亲友家妇女亦往致贺。洗婴之水以槐枝、艾叶熬之,众亲友“添盆”后,姥姥以棒槌搅动盆中之水,口诵:“一搅二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等吉祥祝词。洗浴时按洗的部位口诵:“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脸蛋,作知县;洗洗沟,作知州”等,为婴儿梳头发时则颂曰:“三梳子、两拢子,长大了带红顶子”。洗浴后,又有“打聪明”、“掖如意”等形式,以示祝福。且用姜片、艾篙汁擦婴儿前额及周身,以新布蘸茶水擦牙床。婴儿哭为吉兆,称为“响盆”。仪式结束后,婴儿家长请“姥姥”和致贺亲友吃面条,称“洗三面”,寓期望婴儿长寿。
❷旧时治丧习俗。满汉皆有之。流行于东北、北京等地。“接三”之日天黑后,先将预先制好的纸扎车船、轿马、箱柜、弓箭、童男童女等送至预定空旷之地; 以排在门外僧尼击响法器为号,僧尼奏佛教乐前行,死者孝子跪于棺前三唤其父母。上车,边哭边外行,丧家男子及前来吊祭众亲友各执点燃的香、白纸灯笼,依次随其后(旗俗,丧家妇女只跪哭棺侧,并不随行)。“送三”队伍行至预先期放好的纸车马等之前,家人跪哭,在僧尼哀乐中焚之。事毕亲友辞归,死者家人叩谢。回至家中,复于灵前举哀,僧尼亦回丧家诵经“放焰口”,至夜半乃至薄明方罢,意给死者灵魂送行,此俗现渐废除。

洗三

育儿习俗。满、汉皆有。旧时清宫中亦行之。婴儿出生后第3日,为其接生的老年妇女(俗称姥姥) 至家为其洗浴,亲友家亦遣妇女前往贺喜。洗浴之水以槐枝、艾叶熬之,亲友来贺者“添盆”,再由“姥姥”以棒槌搅动盆中之水,同时口念“一搅二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等吉语。洗浴时则按所洗部位口念 “先洗头,作王侯; 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 洗脸蛋,作知县; 洗洗沟,作知州”等。为婴儿梳头发时说“三梳子、两拢子,长大了带红顶子”。洗浴过程中或洗完后,尚有 “打聪明”、“掖如意”等祝福仪节,并用姜片和艾蒿汁擦婴儿前额及周身,再用新布蘸茶水擦婴儿牙床,如其大哭则为吉兆,称“响盆”。全部仪式结束后,婴儿家要请“姥姥”和贺喜亲友吃面条,称“洗三面”,寓期望婴儿长寿之意。

洗三

洗三

生辰习俗。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庆贺仪式,娘家看望产妇与婴儿,谓之“洗三”或“三朝”,俗称“做三日”。去时带空心馍(中间有孔的大饼,有的地方叫“起草馍”)、鸡蛋、红糖和肉、菜等食品和婴儿衣服。一些地方给婴儿送“毛衫儿”(为婴儿缝制的白布衣服,右襟、斜领须由婴儿外婆亲手缝制)和褥子、被子。产妇坐在草灰堆上,第三日扫灰炕,叫“起草”。婴儿出生后,用旧衣裤或破布包裹,大麻缕束扎,第三日才穿外家送来的“毛衫儿”。给婴儿做“洗三”时,要为婴儿擦洗身体,有的还要在洗浴的热水中浸泡艾叶、花椒等。

☚ 分娩   满月 ☛

洗三

汉族生育习俗。天津旧俗,婴儿生下后的第三天,要给婴儿洗澡,名曰“洗三”。这天亲友眷属多来庆贺,主家则准备饭菜进行招待。“洗三”仪式在老娘(收生婆)的主持下进行,是老娘最得意的一天。在给婴儿洗澡的同时,老娘信口开河,念叨一些吉祥好听的顺口溜,逗得大家一乐,于是亲友眷属纷纷向洗儿盆里扔钱,谓之“添盆”。这表示扔钱越多,将来孩子越长命,谓之人财两旺。事后,洗儿盆里大家所扔的洋钱、铜子,全归老娘所有。40年代后期,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渐开化,孕妇生产多到医院,“洗三”仪式也随之消失。

洗三

洗三

诞育习俗。亦称洗三朝。旧时,新生儿第三天过三日,是人生第一个庆礼。山东各地,尤其富家,对生头胎较重视。宴请家族、亲友、产婆。婴儿外祖母及亲朋备礼来贺,谓之添盆,外祖父须向产婆磕3个头,致谢。同时,给婴儿沐浴。一为净秽污,取洁白入世之意;二为壮胆量,长大临事不恐;三是健康防病。亦有不真正用水浴的。此俗形成于唐代,现仍有残留。临朐西部有用小碗盛少许面条、水汤倒进水井,请水神吃的习俗。

☚ 庭燎   洗尘 ☛

洗三

(-∥-)〈动〉旧俗,婴儿出生后第三天洗浴,亲友送礼庆贺,谓之“洗三”。
《金》三十: 李大姐养的这孩儿甚是脚硬,到三日洗了三,就起名叫做官哥儿罢。
《醒》二一: 到了十八日,把徐老娘接得到了,送粥米的那些亲眷渐渐的到齐,都看着与孩子洗了三。又四九: 我到十七来与小相公~,晁奶奶,你还照着俺婆婆的数儿赏我。
<方>今天津话有此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