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蜡yánglà旧时称蜡烛:在旧中国,人们将舶来品均冠以“洋”字,如洋枪、洋火、洋油、~等,后来虽已能生产,但“洋”字仍被口头传用多年。(周铁钧《我是东北人》)∣人们推劝着他回家的时候,那柴堆上还有一支小~,他说:“把那~给我带着。”(萧红《呼兰河传》) 洋蜡用化学方法制造的机制蜡烛。《爱情花儿》:“羊油点灯凝下了,洋蜡见风泪下了。” 洋蜡yang2 na2(名)鱼烛。 洋蜡iaŋ21la21yang21la21蜡烛。《老残游记》第十六回: “取两枝洋蜡,都放在桌上。”或作“洋蜡烛”。《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 “满上房里,洋灯、保险灯、洋蜡烛、机器灯点的烁亮。” 洋蜡yǎng lá <子洲>蜡烛。 洋蜡三4412名蜡烛(洋烛)。⑴东北官话。吉林长春〖 〗、通化〖 〗。⑵北京官话。北京〖 〗。⑶冀鲁官话。河北石家庄〖 〗。⑷胶辽官话。辽宁大连〖 〗。山东烟台〖 〗、荣成〖 〗、长岛〖 〗、青岛〖 〗、济宁〖 〗。⑸中原官话。陕西西安〖 〗、汉中〖 〗、渭南〖 〗。山西曲沃〖 〗、芮城〖 〗、永济〖 〗。河南原阳。⑹晋语。内蒙集宁〖 〗、临河〖 〗。山西太原〖 〗、离石〖 〗、沁县〖 〗、忻州〖 〗。河北张家口〖 〗。⑺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 〗。甘肃兰州〖 〗。宁夏银川〖 〗。⑻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天门〖 〗。云南昆明〖 〗、曲靖〖 〗、大理〖 〗、临沧〖 〗。⑼赣语。福建建宁〖 〗。⑽闽语。福建松溪〖 〗。也作「洋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