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洋务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洋务派

洋务初称夷务。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清朝统治者为了镇压太平军,巩固其统治,在“求强”、“求富”的幌子下兴办“洋务事业”,并依靠外国侵略者的支持,购买外国枪炮、轮船,创办军事工业和学堂。同时围绕军事工业,又兴办了民用性的工矿、纺织、航运、铁路、电讯等企业。在洋务活动中,洋务派分别结成不同势力集团,在中央有以洋务派创始人奕訢、崇厚为代表的满族洋务派集团,在地方有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系集团,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左系湘军集团,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淮系集团。中日甲午战争后,又形成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势力集团。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的过程,就是中外反动派进一步勾结、中国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的过程。但它所办的企业,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一些客观条件。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后,洋务活动逐渐解体,资产阶级改良派兴起。

洋务派

清末统治阶级中标榜“自强求富”,从事洋务活动的封建官僚集团。主要代表有奕訢为首的满洲权贵势力集团,曾国藩、左宗棠为首的湘系集团和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等。主张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兴办近代工业,以挽救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至90年代,开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洋务派亦逐渐解体。

洋务派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者兴办“洋务事业”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洋务活动中,洋务派分别结成不同势力集团,在中央有以洋务派创始人奕訢、崇厚为代表的满族洋务派集团,在地方有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系集团,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左系湘军集团,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淮系集团。中日甲午战争后,又形成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势力集团。

洋务派

清末统治集团内部一批从事“自强求富”活动的略带资本主义倾向的封建官僚集团。其代表人物有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祯、丁日昌、盛宣怀、奕譞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面临“古今之变局”,他们或主张“借法自强”,或倡导“工商立国”,或强调“中体西用”,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相继在中国大地上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以及新式学堂、新式海军舰队等等。其内部的情况较为复杂。仅就首脑人物来看,中央的奕诉和地方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有矛盾,李鸿章的淮系集团与左宗棠的湘系集团有矛盾,老牌的李鸿章与后起的张之洞有矛盾。郑观应、薛福成等则逐渐转化为维新派人士。随着甲午战争后维新势力的崛起,洋务派作为一种政治势力渐趋解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