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洋务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洋务教育

19世纪60年代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洋务派推行的旨在拯救清朝封建统治的“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活动分两部分。一是兴办新式学堂,从1862年起先后办了22所。二是办理留学教育,先后分3批派遣学生到美、德、英、法等国学习军事、技术和自然科学。

洋务教育

洋务教育Yangwu jiaoyu

清末洋务派办的教育。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教育方针。清政府在经过长期的农民战争的打击后,统治力量大为削弱。为了继续维持封建统治,它需要更多地依靠外国势力。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推行了以拯救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他的代表人物有李鸿章、曾国藩、奕訢、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教育是为洋务派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其最早创办的一所“洋学堂”是京师同文馆。它是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后陆续开设了上海广方言馆(1863)、广州同文馆(1864)、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器学堂(1865)、福州船政学堂(1866)、天津水师学堂(1881)、上海电报学堂(1882)、天津武备学堂(1885)、广东水师学堂(1887)、湖北自强学堂(1893)、南京陆军学堂(1896)等学校。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校主要有3种类型:
❶同文馆或广方言馆(外国语学校);
❷武备、水师学堂(军事学校);
❸机器、电讯学堂(技术学校)。洋务派举办的“洋学堂”没有统一的学制,也没有形成学校系统,它的教学内容,除了“四书”、“五经”等封建主义的“旧学”外,主要是“西文”和“西艺”。洋务教育的政治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这些学校的教学大权又往往是掌握在外国传教士、军官和技师的手里,所以,这些学校的实质既是封建性的又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洋务派除举办“洋学堂”外,还办理留学教育,派遣学生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军事、技术和自然科学。1872年曾国藩、李鸿章接受容闳的倡议联名奏请清朝廷选派幼童赴美留学。奏折说:“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曾、李的奏折被清朝政府批准后,由容闳带领幼童赴美,这是中国近代派遣到外国去的第一批官费留学生。洋务派还先后在1876年、1877年派遣学生到德、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学习陆军、海军和造船等科。洋务教育的举办历时30多年,它走的是一条“借材异域”的道路,不可能学到真正的科学技术,再加上学校管理腐败,洋务教育的命运正如其他的洋务事业一样,成效甚微。但是,由于它在近代中国开设了第一批外语科技学校,派了第一批留美、留欧学生,翻译了第一批科技书籍,培育了一批科技人才,在客观上使封建主义的教育出了缝隙,给教育领域里带来了一些资本主义的事物。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有一定影响的。

☚ 太平天国教育   癸卯学制 ☛

洋务教育

中国清末洋务派办的教育。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办学方针,先后设立方言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和实业学堂。既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又学习外国语言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军事技术,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

洋务教育

洋务教育

清末洋务派办的教育。洋务运动的一部分。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方针,先后设立许多方言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和实业学堂。在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同时,进行外语、西方科技技能的训练,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洋务教育虽然具有浓厚的封建买办色彩,但对清末及近代中国的学制和教学内容有很大影响。

☚ 康熙盲字   洋务学堂 ☛
洋务教育

洋务教育

清末洋务派办的教育。洋务运动的一部分。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方针,先后设立许多方言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和实业学堂。在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同时,进行外语、西方科技技能的训练,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洋务教育虽然具有浓厚的封建买办色彩,但对清末及近代中国的学制和教学内容有很大影响。

☚ 康熙盲字   洋务学堂 ☛
000056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