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泾阳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泾阳县咸阳市辖县。位于咸阳市区东北28公里处。是陕西省的主要农业区。东邻三原、高陵县,南与渭城区相连,北接淳化、三原县,西与礼泉县隔泾河相望。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7公里,面积78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03万亩。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处老龙峰海拔1620.8米;桃花村最低海拔361米。北部和南部地面开阔而平坦,土壤肥沃,为土层深厚的黄土台原,海拔多在430~500米之间,占全县总面积的45.8%;中部是泾河平原,自东向西逐渐展宽、降低,占全县总面积的51.6%。县城海拔402米。山地集中在北部和西部边缘地区,主要有嵯峨山、北仲山和西凤山。这些山皆为土石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2.6%。境内水系主要有泾河、清河和冶峪河。其中泾河最大,由西北向东南,再调头向东直流渭水。境内流程77公里,常流量61.6立方米/秒,最大流量920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3%。清河和冶峪河流量较小。河网密度0.21公里/平方公里,径流总量4.85亿立方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1℃,1月均温—1.9℃,7月均温26.7℃,积温4205.1℃。年日照2046小时。无霜期213天,年降水量558毫米,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雨热同季。全县常住人口45.43万,其中农业人口42万。境内绝大多数居民为汉族,还有少量的回、藏、维、壮、满、蒙等少数民族。辖泾干、永乐、云阳、桥底、口镇5镇和王桥、白王、兴隆、太平、中张、扫宋、燕王、蒋路、蒋刘、雪河、姚坊、尤泉、三渠、崇文、高庄15乡,797个自然村。县政府驻泾干镇。该县因地处泾河之北而得名。泾阳之名,最早见于《诗·小雅·六月》:“侵镐及方,至于泾阳。”西周时为程地。秦置泾阳县,县治在今县城西北3里处。汉惠帝四年 (前191)改置池阳县。魏初,将云阳县并入池阳。前秦皇始二年(352)析池阳置泾阳县。隋开皇三年(583)将石安县并入泾阳县,县治迁移至今址。五代、宋、金 (907~1234)属东北府。明、清均称泾阳,属西安府管辖。1914年废府设道,为关中道所辖。1937年后,属陕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1949年5月18日,全县解放,21日成立泾阳县人民政府,属三原分区。1950年5月,改属咸阳专区。1953年1月,由渭南专区所辖。1956年直属省政府。1958年12月,并入三原县。1961年9月恢复泾阳县制,再属咸阳地区。1983年10月,咸阳地区改为咸阳市,遂由市辖。泾阳建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古老的农业区。土地革命时期,是关中道上著名的“西北游击队”的策源地,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曾在这里驻扎。境内文物资源丰富。郑国渠首,位于北仲山之麓,泾河之滨。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设计并主持施工。全渠长约160公里,灌溉农田280万亩,是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现存有郑国渠口、郑国渠故道、郑国渠与白公渠汇合处。泾惠渠首,是泾惠渠源头,在郑国渠首附近。全渠长222.98公里 (境内流程81.08公里) 总灌溉面积135.5万亩。为我国近代著名水利大师李仪祉先生设计并主持开凿。崇文塔,位于崇文乡西太平村,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塔8角13层,是陕西境内最高的砖塔。崇陵,位于嵯峨山南麓蒋路乡,是唐德宗李适的陵墓。安吴青训班旧址,位于蒋路乡安吴堡村。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这里开办西北青年训练班,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毛泽东曾为建校周年题词,朱德曾来此讲课。青训班班部文物保存完好。还有李仪址墓等。主要历史人物及知名人士有明代机械学家王徵,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近代知名诗人、红学家吴宓(1894~1978),辛亥革命在陕西的发起人之一柏筱余(1888~1940),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陈光杰等。境内矿产资源有石灰石、耐火粘土、砂石、高岭土、大理石、铝、铁、煤等。其中石灰石储藏量599亿立方米,砂石储量2695万吨,高岭土储量2150万吨,耐火粘土储量240万吨,且品位高,质量优,开采方便。野生动物资源有黄羊、狐狸、野兔、豹、狼、獾、雉等。药用植物有党参、丹参、苦参、贵岑、柴胡、防风等120多种。是“关中驴”、“秦川牛”和“关中奶山羊”的主要产地。 泾阳县崇文塔 该县地理环境优越,气候适宜,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陕西省粮食、棉花、烤烟、笼养鸡、奶山羊的商品生产基地。1949年以来,农业基本建设除维护原有的泾惠渠工程外,还先后修建了黑松林、官山、苇子沟3座库容在百万立方米以上的大水库,成百座抽水站和4100多眼机井,以及宝鸡峡引水工程配套渠系。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1.46万亩,基本实现了渠井双灌的灌溉网络。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近4000台,农业机械总动力14.35万千瓦,农用排灌总动力3.4万千瓦。1990年粮食亩产508公斤,比1949年增长了2.6倍。总产22.86万吨,人均产粮544.2公斤,比“六五”期间最高年份增长8%,被国务院确定为优质商品粮基地县。棉花种植面积12万亩,总产6888吨,获全国棉花生产先进县称号。鸡存栏130万只,羊5.3万多只,年产蛋和鲜奶都在1万吨以上。食用菌投料2300多吨,产量2400多吨,灵芝盆景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泾阳板椒”种植2万亩,产量4000多吨。果园4万亩,产量1.18万吨。油料作物总产达到1100多吨。全县农业总产值3.45亿元。1978年以后,逐步形成以纺织、食品、建材、建筑、化工、机械等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1990年,全县共有县、乡、村和联办企业10539户。产值超过千万元的乡有11个,实现总产值3.09亿元,其中县乡两级完成工业总产值8085万元。泾阳县水泥厂、云阳造纸厂等10户企业已进入省、市级先进企业行列,获得2个国优产品,4个部优产品。铜材、硅铁远销国外。境内交通发达,公路成网。东有咸铜、西韩铁路贯通,西(安)铜(川)、咸(阳)宋(蒙川)、三(原)旬(邑)公路穿境而过,另有12条县道、5条乡道把全县连成一片,公路总长400多公里。乡乡通班车。1990年交通部门完成客运76.94万人次,货运4100吨。全县有邮局 (所)20个,邮路35条(包括乡邮),总长1384公里。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1000门,市话拨号自动化。电话机750部,普及率为0.16部/百人。报刊发行656万份。全县有商业机构300多个,个体工商户1500户以上,从业人员2.17万人。集市贸易市场25处。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3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5900多万元。全县有教师进修学校、卫生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各1所;普通中学38所,教职工2100多人,在校学生2.3万名;小学252所,教职工2700多人,在校学生5.72万名。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教育普及率98.5%,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有县级自然科学学会、协会、研究会19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776人。医疗卫生机构45个,医护人员794人,病床586张。另外,还有村级卫生站329个,观察病床590张。有影院、剧院、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各1座,另有乡镇文化站21个,电影放映队27个,秦腔剧团1个。1990年,全县财政收入19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元。 泾阳县 泾阳县jinɡyɑnɡxiɑn咸阳市辖县,在市域东北部,县城距市区22公里。面积780平方公里。辖12镇、4乡、252个行政村。人口49.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2万。战国秦置县,因位于泾水之北,故名。西汉惠帝四年(前191),改名池阳县。前秦皇始二年(352),复设泾阳县,属咸阳郡。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咸阳郡治迁泾阳县城。隋开皇三年(583)废咸阳郡,泾阳改属雍州。县城移今址。1958年并入三原县,1961年恢复县制。1983年10月起,属咸阳市管辖。县城面积9.8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山东张裕集团、上海光明乳业公司、香港金盾公司、浙江声威建材有限公司、台湾龙家族食品公司等知名企业的落户,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建筑建材、乳品加工、酒品酿造、电器线缆、纺织纺纱、医药保健七大支柱产业。灌溉历史悠久,始于秦郑国渠修成时。是陕西省著名的渠井双灌区。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棉花、玉米、油菜、蔬菜等,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基地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出现了多个专业村,形成了建筑、建材、化工、机械、冶炼、轻工、电子和运输八大行业,以吉元电工集团、泾云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跻身于陕西省乡镇企业甲级队行列。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1.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3元。咸铜铁路、西铜一级公路、咸宋公路过境。古迹有郑国渠首遗址、隋建太壸寺、唐崇陵、贞陵,明崇文塔。纪念地有安吴青训班旧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在永乐镇。历史名人有明刑部尚书李世达、科学家王徵现代中国比较文学奠基人吴宓,革命烈士苗家祥、耿觉。 泾阳县政区图 ☚ 泾口公路 泾河桥 ☛ 泾阳县 泾阳县“泾阳” 之名, 早见于西周宣王时。《诗 ·小雅 ·六月》: “严允孔炽,我是用急。……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宣王命尹吉甫为大将,帅领周师西征 “薄伐严允,至于太原”。太原当是今平凉县境之大黄土原(参见太原条)。西周只有封国,无建县事。泾阳县当为战国时的秦国所建。《史记 ·秦本纪》,秦昭襄王六年(前301年), “泾阳君质于齐”。秦公子名市,封为泾阳君,由此可推断泾阳县建置在惠文王后元十年,伐取义渠25城之后,与乌氏县的建置当在同时。西汉因之,属安定郡。《汉书 ·地理志》在泾阳县下注云:“笄头山在其西”。笄头山即崆峒山。依此可以定方位。又, 唐人 《元和郡县图志》原州平凉县: “本汉泾阳县地,故城在县西四十里”。据此记载和文物考古, 平凉西北的油坊庄为汉泾阳县城遗址。汉泾阳县地当为今平凉县的西北部,东汉无泾阳县, 可能并入乌氏县。 ☚ 乌氏(支)县 安定县 ☛ 泾阳县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县西北。西晋废。十六国后赵复置,北周又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