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泽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泽陂 泽陂《诗经·陈风》篇名。《毛诗序》云:“《泽陂》,刺时也。言灵公君臣淫于其国,男女相说,忧思感伤焉。”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此诗大旨与《月出》相类。”而现代研究者或以为与男子怀念女子的《月出》相反,是一首女子思慕男子的怀春诗作。诗三章,章六句,于重章复沓中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思恋之情与极度愁郁之感。“辗转伏枕,卧而不寐,思之深且久也。”(《诗集传》)南朝乐府《子夜歌》、《西洲曲》等显然承其意绪。 ☚ 株林 素冠 ☛ 《泽陂》彼泽之陂,(一) 在那池塘水边上, 有蒲与荷。有蒲草呀又有荷。 有美一人,有那一个美人儿, 伤如之何。想他心伤没奈何。 寤寐无为,(二) 躺在床上无聊赖, 涕泗滂沱。(三) 涕儿泪儿流成河。 彼泽之陂,在那池塘水边上, 有蒲与蕑 。(四) 有蒲草呀又有荷。 有美一人,有那一个美人儿, 硕大且卷。(五) 个儿高高鬓发多。 寤寐无为,躺在床上无聊赖, 中心悁悁。心头愁闷哪能破。 彼泽之陂,在那池塘水边上, 有蒲菡萏。长了蒲草开了荷。 有美一人,有那一个美人儿, 硕大且俨。(六) 个儿高高双下颔。 寤寐无为,躺在床上无聊赖, 辗转伏枕。(七) 翻来复去伏枕卧。 注 释 (一)陈奂:“《车邻》《传》:‘陂者曰阪。’陂与阪同义。” (二)郑玄:“寤,觉也。” 孔颖达:“觉寝之中更无所为。” (三)毛亨:“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四)马瑞辰:“古连、阑同声,故蕑可借作蘭,亦可作莲耳。” (五)朱熹:“卷,鬓发之美也。” (六)陈奂:“俨,《御览·人事部》九,引《韩诗》作㜝。薛君《章句》云:‘㜝,重颐也。’” (七)朱熹:“辗转伏枕,卧而不寐,思之深且久也。” 注 音 滂pang乓 沱tuo陀 蕑jian间 悁juam娟 菡han颔 萏dan旦 俨yan眼 泽陂
【注释】①陂(bēi):水边。②蒲:水草。③伤:一作“阳”。女性第一人称代词。④无为:无法可想。⑤涕泗:眼泪鼻涕。滂沱:形容涕泪涌流。⑥蕑:莲。⑦卷:勇壮。⑧悁悁 (juān):忧闷。⑨菡萏(hàn dàn):荷花。⑩俨:双下巴。 【鉴赏】这是女子思念男子之诗。 全诗三章。每章一、二句为兴体。诗以泽畔长有碧绿的水草、青翠的荷叶、鲜艳的荷花,反兴自己尚未得到那美男子的爱情。每章三、四句描写男子的形象。首先点出“有美一人”,然后写男子不仅身材魁伟,体魄勇壮,而且面颊丰满,神采奕奕,难怪这女子日夜想他,想得无可奈何。每章五、六句写女子的愁怀。这女子始而涕泗涌流,继而忧闷无限,终乃辗转伏枕,相思之苦于此可见。 《诗序》说:“刺时也。言灵公君臣淫于其国,男女相悦,忧思感伤焉。”吴闿生《诗义会通》说:“以灵公君臣淫乱,男女相悦而忧伤也。此说最善,合于毛《传》‘伤无礼’之旨。”这显与诗意难合。因“伤无礼”以至于“涕泗滂沱”“辗转伏枕”,断无此理。《鲁诗》说:“以泄冶谏而死,君子伤之。”姚际恒《诗经通论》说:“是必伤逝之作。”此说非是。诗中的“伤”(阳)是女性自称,而绝不是伤亡或哀伤之意。袁梅《诗经译注》说:“这是男子追求爱人的歌。”此说似欠切当。诗言“硕大且卷”“硕大且俨”,这分明是男子的体态;诗言“涕泗滂沱”“辗转伏枕”,这分明是女子的情状,故而将此诗视作女思男较为合理。 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①有美一人,伤如之何!②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③ 彼泽之陂,有蒲与蕑。④有美一人,硕大且卷。⑤ 寤寐无为,中心悁悁。⑥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⑦有美一人,硕大且俨。⑧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注释】 ①陂(bei悲):堤岸,一说水池的边沿。蒲:一种水草,叶狭长柔韧,可制席或其他用品。一说蒲喻男,荷喻女。②有美一人:有一美人。伤:“阳”的借字,阳和姎、印通用,都是女性第一人称代词。一说忧思、悬想。如之何:奈他何。③寤寐:醒着和睡着。涕:眼泪。泗:鼻涕。滂沱:本义形容多雨,这里借作形容涕泗一时俱下的样子。④蕑(lian连):“莲”的借字,莲花。⑤卷:“婘”的借字,品德美好或容貌美丽。⑥悁悁(yuan冤):忧闷的样子。⑦菡萏(han dan汗但):荷花。⑧俨:端庄。 【译文】 在那清清湖水边,新蒲嫩绿荷花鲜。那个美人我爱他,相思不见怎么办?日夜相思睡不着,涕泪交加哭连连。在那清清湖水边,新蒲嫩绿莲花艳。那个美人我爱他,身材高大品德佳。日夜相思睡不着,心中郁郁默无言。在那清清湖水边,新蒲嫩绿荷花香。那个美人我爱他,身材高大又端庄。日夜相思睡不着,辗转不眠伏枕上。 【集评】 《毛诗序》:“《泽陂》,刺时也。言灵公君臣淫于其国,男女相说,忧思感伤焉。”(《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七) 宋·朱熹:“此诗之旨,与《月出》相类,言彼泽之陂,则有蒲与荷矣,有美一人而不可见,则虽忧伤而如之何哉?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而已矣。”(《诗集传》卷七) 清·方玉润:“伤所思不见也。”( 《诗经原始》) 【总案】 一个男子暗暗爱上了一位美女,但是现实却使他不得亲近,于是他作此诗以抒其忧思。这是“国风”中常见的题材,本诗却写得并不雷同,而能逐层展开,逐节递进地表现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和思恋的痛苦。追求不到所思对象,使这位男子心烦意乱,不知所措,他日夜不安,愁伤难熬,但在这总的倾向中又有发展,他先是痛哭流涕(“涕泗滂沱”),继而默默相思(“中心悁悁”),最后在苦思无奈的心情下,“辗转伏枕”,完全失眠了。这无言的沉思和夜不成寐的痛苦,实比“涕泗滂沱”更深沉、更有力地刻画出了这钟情男子逐渐加剧的思念之情。 泽陂
本篇所写的内容是:一个男子在湖泽旁的堤岸上见到一个美丽的姑娘,便暗暗地爱恋上她。但姑娘已不可能再见到,他只有忧思感伤,涕泪纵横,辗转反侧,难以成寐。 此诗共三章。各章前两句皆以湖泽堤岸蒲荷兰为起兴,他与美女相会的地点是“彼泽之陂”。“泽”,湖泽。“陂”,湖泽旁障水的堤岸。在这澄澈的湖泽之堤岸,植物茂盛,“有蒲与荷”,“有蒲与蕑”,“有蒲菡萏”。“蒲”,水草,叶狭长而柔韧。荷,荷花。蕑,兰花。菡萏,荷花之别称。此起兴兼有比义。即以“蒲”、“荷”、“蕑”、“菡萏”比喻女子美丽的容貌与高洁的品格。正如清代朱鹤龄所说: “蒲比性之温柔,蕑比体之芬芳,芙蕖菡萏比色之华丽。”(《毛诗通义》)这种比反映了诗人对女子深挚的爱慕与迷恋。正因为爱慕迷恋,才用这些芬芳之物来赞美她。不止是用蒲、荷、兰作比,也用它与“彼泽之陂”一起构成优美的境界。微波荡漾澄澈的湖泽之堤岸上,长着一片随风拂动的蒲草、鲜艳娇美的兰与荷花,这些正衬托着那女子美丽的姿容,使她显得更美丽。 这是用比描写她的容德之美,接着便是直接描写她身材、容貌、神态之美: “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硕大”,是形容女子身段修长之美。“卷”,通 “婘”,是指她容貌美丽动人。“俨”,是指她神态端庄文静,令人敬重。至此,美人的品貌达到完美无瑕的的程度。诗人当然要为之迷恋倾倒了。因此他反复赞叹:“有美一人”。这正是诗人所思念的恋人。这是从正面表白了诗人对姑娘如醉如痴的倾心爱恋。 可是在湖泽堤岸蒲草丛生密茂、荷兰争艳喷香的地方,已见不到那美人的身影,留下蒲草、兰、荷,好似正在为追求美人不得而忧伤的诗人兴叹。经他推想:见到恋人已属无望。在此情况下,他有满怀的惆怅与难解的忧伤。可是他不知道“伤如之何”,即在忧思悲伤中不知道对她应该如何办,实在处于万般无奈的困境之中,忍受无穷的痛苦的折磨。 他的痛苦之情是逐步发展与加深的。在恋爱绝望之后,先是“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即夜不能成寐,涕泪纵横,悲伤溢于外表;当心稍平静之后,而是 “寤寐无为,中心悁悁(yuan,忧闷)”。夜间仍不能成寐,而心中忧闷;时间一长,诗人便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完全失眠了。且失眠中,又心烦焦躁,翻来覆去抱着枕头痴想。可见诗人痛苦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是层层递进,步步加深,一步比一步更加深沉而强烈。表现了诗人忧思悲伤的整个过程,使忧伤不安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当读此诗时,容易联想到 《秦风·蒹葭》。这是因为此诗与 《蒹葭》有相似处,但并不雷同。“其相似处是: 《蒹葭》有 “蒹葭苍苍”; 《泽陂》则有“有蒲与荷”。《蒹葭》有 “所谓伊人”,并且连咏三次; 《泽陂》则有 “有美一人”,也连咏三次。《蒹葭》有 “在水一方”; 《泽陂》则有 “彼泽之陂”。《蒹葭》中的女子,是可望而不可即; 《泽陂》中的女子,是只能渴望而不可求得。男子对女子因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失望和痛苦心情,两者也有相似之处。 其不同处是: 《蒹葭》中,诗人对女子容貌之美多未直接正面描写,而是通过男子对女子反复不断的追求以衬托其容貌之美。即用反复地“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以衬托其美。诗人对男子心理感情的痛苦多未作直接正面描写,而是通过男子对女子反复不断的追求,可望而不可即来表现其痛苦的心理感情。 《泽陂》中女子之美貌,除以蒲荷兰来衬托之外,还采用直接正面描写,如 “有美一人”、“硕大且卷”、“硕大且俨”。男子对女子因爱恋追求不可得而产生的失望痛苦的心理感情,也是直接正面描写的,如“寤寐无为”、“中心悁悁”、“辗转伏枕”。所表现的痛苦感情更强烈。 可见 《蒹葭》的抒情方法,多委婉含蓄; 《泽陂》的抒情方法,多坦直直率。 泽陂彼泽之陂, 有蒲与。 有美一人, 硕大且卷。 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这是一首爱情诗,讲的是一个男子追求他的心上人失败后的烦恼。《毛诗序》认为此诗讽刺陈灵公“淫于其国,男女相说”,我们从诗的内容看,讽刺的意味不明显。朱熹《诗集传》说得比较合适,他说:“此诗之旨,与月出相类,言彼泽之陂,则有蒲与荷矣,有一美人而不可见则虽忧伤而如之何哉?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而矣”。 本诗共三章,每章六句。各章分别以“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 有蒲与”、“彼泽之陂, 有蒲菡萏”为开头, 描绘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水滨景色,而且兼有比兴。“泽陂”即水边,水滨。这可能是主人公与情人相约会的地点。失恋后的主人公看到水滨美景,自然会触景生情: 水滨美景仍然如故,可物是人非,我的心上人却抛弃了我,再也见不到她了。“蒲”是一种水草, 叶狭长柔韧。“”指兰草。“菡萏”指荷花。作者选取这几种事物来描写是有用意的,正如朱鹤龄说的:“蒲比性之温柔, 比体之芬芳, 芙蓉菡萏比色之华丽”。 这些含有比兴的描写使后面抽象的叙述具体化。“硕大且卷”、“硕大且俨”二句是对美人相貌,身段和神态的直接描述。“硕大”形容美人身段颀长而美。“卷”指容貌美丽动人。“俨”指神态端庄文静,雍容大方。诗中还多次出现“有美一人”的句子,这是主人公思念的恋人,读后很自然地会令人联想到《秦风·蒹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句子。碧水澄滢,烟波万状,痴情的主人公想去寻找他的恋人。恍恍惚惚,她好象在水中央,但是却无法与她亲近,故而诗人徘徊往复,神魂颠倒。这种写法,景虚情真,委婉曲折,把诗人郁闷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感人至深,惋惜中饱含无限的思恋。 诗中主人公的痛苦感情变化是逐步发展的。先是“涕泗滂沱”,悲伤之情溢于外表; 然后表面上平静了下来,可是心里仍是“中心悁悁”,“悁悁”: 忧闷的样子; 这样时间一长,主人公便“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完全失眠了。这与《诗经》开篇第一首《关睢》中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主人公极为相似。不同的是《关睢》只突出了“辗转反侧”一点,而本诗则是层层递进,表现了主人公悲伤的全过程,而且一层比一层深沉、强烈。 泽陂诗经·陈风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诗经·陈风》中的这首《泽陂(bei)》,前人多从个别字、词的索隐、训诂、考证出发,对其内容解释得过于落实,而不大顾及诗歌意境的整体联系,因而往往自持一端,异说纷纭,使读者感到莫衷一是。如果从全诗的文字和总体形象来看,把这首诗看成是女子怀人之作,似更贴切。 一章写女主人公在水畔见到一个美男子而生爱心。她日夜思念却又毫无办法,痛苦至深,泣涕横流。“陂”是堤岸,“伤”,“阳”的借字,是女性第一人称的代称,此处即女子自称;“寤寐”指醒时和睡时;“滂沱”形容涕泪之多。二章写美男之美,身材高大,卷发美丽,女子爱他,日日夜夜心中被忧愁煎熬。“悁悁(yuan),”形容愁闷的样子。三章写美男子不仅高大而且风度端庄,女子思情陷得更深,“辗转伏枕”。俨,形容端庄的样子。连续三章,女主人公的形象在逐渐变化,首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因相思而忍不住泪流满面的形象;二章她已不再痛哭,思情郁之于心,形之于外,我们仿佛看到她瞬息憔悴的容颜;到第三章她简直已经悲伤得卧床不起了。《泽陂》真可谓一首表现古代女子单相思痛苦的杰作。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运用复沓和对比而平中见奇。 首先,复沓。全诗三章,每章六句又分三组,各章的一组、二组、三组在复沓的内涵上各有不同。各章的第一组句可说是比兴手法的复沓。“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蕳”、“彼泽之陂,有蒲菡萏”,“蕳(jian)”、“菡萏(handan)都是荷花。“蒲”与“荷”象征男子与女子,是为比;它们又引出下面男女间的思慕之情,是为兴。所以变换文字,一是声韵的需要,形成复沓中比兴主体的韵律变换,犹如一唱而三叹;更使复沓不致变成单纯的重复,且可丰富文字形象。各章的第二组句可说是对客体形象(男子)描绘上的复沓。“有美一人,伤如之何”、“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这是对男子形象之美进行赞叹,只不过第一章之赞美是从女子的感受上进行间接描写,是虚写,第二、三章的赞美是对男子进行直接描写,为实写。“何”、“卷”、“俨”同属韵字,形成对客体形象赞美的外在旋律,引发人们对美男子形象的丰富想象。第三组句可说是对主体形象(女子)描绘上的复沓。“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寤寐无为,中心悁悁”、“寤寐无为,辗转伏枕”,这是女主人公怀人情状的复沓。三种情状并非平列,从外在形象到内心感受再到外在形象,螺旋上升,一层深似一层。三组句韵字及文字形式也略有不同,既是内心情感推进所决定,又表现了主体形象感情上的内在旋律,展示她内心因相思而引起的波澜激荡。 其次,对比。每章的三组句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对比,极见艺术光彩。如首章的第一组句“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既是本章这一整体的比兴,“蒲”与“荷”又在内部相对独立,形成对比,而引出下句之男女思慕。第二组句“有美一人,伤如之何”是前组比兴之所出,又是一写美男子,一写相思女,一方无意,一方多情,形成对比。第三组句“寤寐无为,涕泗滂沱”是“伤如之何”的延伸,专写女子情态,她之所以如此,也与首句比兴相连:“水边的蒲草荷花尚得日夜相处,美男情女却不得相亲,有情的人反不及无情的草木,这又是何等奇妙、深蕴的内在对比啊!二章、三章第一组句的对比与首章第一组句相同,不须赘言;唯此两章的第二组句专状男子之美,第三组句极写女子之思,两组句内容和形式的艺术对比更加鲜明了,读者自易鉴察。 复沓是民歌中习用手法,对比在诗歌中更为多见,但《泽陂》这首民歌运用复沓对比,却能在反复中表现深意,在对比中突出情思,就可谓平中见奇了。 泽陂彼泽之陂, 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 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 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 有蒲与蕑。 有美一人, 硕大且卷。 寤寐无为, 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 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 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 辗转伏枕。 在那清清的湖水边,蒲草青青,荷叶田田。那美丽的姑娘啊,见不到你,我该是何等悲伤?醒里梦里思念你啊,我无法可想,心中悲伤泪汪汪。 在那清清的湖水旁,蒲草摇曳,兰花飘香。那美丽的姑娘啊,高大丰满,匀称漂亮。醒里梦里思念着你啊,我无法可想,心中苦闷愁断肠。 在那清清的湖水滨,蒲草嫩绿,荷花鲜艳。那美丽的姑娘啊,高大丰满,文静端庄。醒里梦里思念着你呀,我无法可想,躺在枕上辗转不眠。 《毛序》说:“《泽陂》,刺时也。言灵公君臣淫于国,男女相说,忧思感伤焉。”说男女相悦,忧思感伤是对的,而前半部分则显系强为比附。朱熹认为 “此诗大旨与 《月出》相类”(《诗集传》),是正确的。当然他也是把它归入淫诗一类了。姚际恒说它是“伤逝之作”(《诗经通论》),不合诗意。方玉润不同意姚之见,说是“伤所思之不见也”认为是“思存作,非悼亡篇”,但所思者为谁呢?他解释说:“大抵臣不得于其君,子不得于其父,皆可借此以抒怀。”(《诗经原始》)这当然又扯远了。其实,就诗本身看,就是一首爱情诗,它所写的,就是一位青年男子失恋后的悲伤和痛苦。由于写得情真意切,颇能打动人心。 全诗三章,章六句。各章开头,分别以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 有蒲与蕑”、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起兴,其实不但兴中有比,而且兴中有景。那蒲草青青、兰花飘香、荷叶亭亭玉立、荷花含苞待放的湖水之滨,可能就是这位青年男子初次见到这位美丽的姑娘,或者甚至曾经是他们谈情说爱、多次幽会的地方。可是时过而境未迁,湖水依然清清,而爱情的甜蜜已化为苦水;面如荷花的亭亭玉立的姑娘再也无法会面了。蒲叶细长,牵系无限悠思,兰花飘香,勾起无穷眷恋。使得这位失恋青年忧思痛苦万分。而每章的后四句就正是这种感情的抒发。第一章是写这位失恋者悲痛的爆发。“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这位失恋者,他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可能就是在这么一天,他旧地重游,又来到了这个清澈的湖边,湖水荡漾依旧,蒲草仍然青绿,荷花还是盛开。物是人非,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伤如之何?”悲痛的火山爆发了,鼻涕眼泪俱下,有如大雨滂沱。如果说第一章是感情爆发的暴风雨,那二三两章则是久雨不晴的阴雨连绵。“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那美丽姑娘的高大丰满、匀称漂亮、文静端庄的形象,无时无刻不在他的眼前,这就使得他“中心悁悁”,“辗转伏枕”,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辗转反侧,愁思不尽,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啊! 值得注意的是,他为什么失恋呢?是她不爱他吗?是她抛弃了他吗?看他的一往情深,看他的苦苦思念,似乎并非如此。他们分离,似乎是外来的压力所致,这从贯穿在三章中的一句话 “寤寐无为”中似乎可以得到这一信息。他醒里梦里思念着她,忘不了她,但“无为”,他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现实,他没有办法再得到她,他无可奈何!因为破坏他的幸福的势力太强大了,这就是这一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诗中以比兴和描述相结合,成功塑造出了一位湖边美人的形象。本来诗人在直接描写美人时,只是用了 “硕大且卷”、“硕大且俨”两句,似乎不太具体,不够鲜明。但是诗人将这一美人安置在清清的湖水之滨,那亭亭玉立的荷叶,那清香盛开的荷花,再加上兰花飘香,蓝天白云,清水荷花,体态丰满匀称的美丽的姑娘,这不是一幅绝妙的美人图吗?如果说《月出》中的月下美人是以苗条轻盈为特色,那么本篇的湖边美人则以丰润匀称为神韵。二者各尽其妙,堪称自古及今两类绝色美人。 泽陂 泽陂〔原文〕 ☚ 株林 桧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