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泰州学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泰州学派明王艮创立的学派。因王艮为泰州人,故名。该学派为王阳明后学中颇有影响的一派,亦称王门左派。王艮本人曾为灶丁,后拜师王阳明。其门人亦多出身贫寒,为陶工、渔人、樵夫、田叟等;也有中下层封建官吏。他们常利用农闲,在下层人士中聚徒讲学,“一村既毕,又之一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学问。主要代表人物除王艮(心斋)外,有徐樾(波石)、王栋(一庵)、王襞(东崖)、罗汝芳(近溪)、何心隐(梁汝元)、李贽(卓一吾)等。伦理思想上,力主“百姓日用即道”。认为“道”就存在于人身上,其发用流行即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心斋语录》)。道即“日用流行之真”,“穿衣吃饭,接人待物”(《东崖语录》),“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焚书·答邓石阳》)。认为“身”是“天地万物之本”(《心斋语录》),提出“尊身立本”、“安身”、“保身”、“尊身”(王艮:《明哲保身论》)等命题。且据以在道德修养上主张顺应自然,不加勉强。其一是力主直认本心。强调道德本性的自然纯朴,道德即根源于人的“赤子之心”或“童心”。“赤子之心,浑然天理,细看其知不必虑,能不必学”(罗汝芳:《语录》)。“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焚书·童心说》)。据此注重道德修养的内省而“不假外求”(《东崖语录》)。主张“用天之知”觉“人之知”(罗汝芳:《语录》)。其二是力主“欲育”。认为欲望是出自本性的自然要求,而不是戕害人性的恶的根源。因此,欲声色、欲货利同欲仁、欲义一样,皆出自人的本性,故不能无。据以提出通过“节而和”的寡欲,达到“育欲”,即“与百姓同欲”(《何心隐集·聚和老老文》)的目的。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心斋语录》)的伦理观,鲜明地反映了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尤其是到了颜山农、何心隐、李贽,这种离经叛道精神更达到了极点。黄宗羲曰:“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龙蛇,传至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明儒学案·泰州学案》)何心隐提出“君臣友朋,相为表里”(《何心隐集·与艾冷溪书》),要求君臣关系以友朋之道平等处之。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声称要“倒翻千古是非窠”,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这种强烈的叛逆性格,终为封建统治者所不容而屡遭迫害。 ![]() 并列正书名: Taizhou School 主要责任者: 张树俊 责任方式: 著 出版者: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 南京 页码: 1-165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B248.3 语种:中 定价:27.00 出版时间:2016-04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符号江苏·口袋本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符号江苏·口袋本之一,共收录14条词条。 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明以王艮为代表的对王守仁学说予以新的解释的学派,因该派以王艮家乡泰州(今属江苏)为讲学活动基地,故名。艮出身平民,随王守仁从学达八年之久。后在家乡讲学,“四方就学益众”,守仁 “心学” 得到广泛传布,王艮在此过程也形成自己新的观点、新的学派。王艮多就百姓日常生活,阐发良知之学,提出 “百姓日用之学”,认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僮仆之往来,视听持行,泛应动作处,不假安排,即是天理,“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王艮对守仁“格物”说亦加以新的解释,提出以个人为本位,以“尊身立本”为中心的观点,强调“欲齐治平,在于安身”,“身安而天下国家可保也”(《明儒学案·泰州学案》)。认为“致良知”即“复初”,“知不善之动而复之,乃所谓致良知以复其初也” (王艮 《心斋语录》)。王艮讲学,肯于面向下层百姓,又敢作敢为,所以黄宗羲称他这一派多能赤手以搏龙蛇,遍及樵夫、陶匠、田夫,表现出与其师不同的异端色彩。泰州学派重视平民教育,提出了背离正宗儒学的异端思想,在当时有掀翻天地的震撼作用。艮之子衣、襞继承其讲学事业。弟子有林春、徐樾。襞弟子有韩贞、李贽,徐樾弟子为赵贞吉、颜钧。颜钧弟子有何心隐、罗汝芳。传至颜钧、罗汝芳、何心隐、李贽等,已是“非复名教所能羁络矣”(《明儒学案·泰州学案》)。该派的叛逆精神一直影响到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和后来的“五四”运动。 ☚ 姚江学派 王学七派 ☛ 泰州学派以明王艮为代表的学派。因艮为江苏泰州人,故名。为学继王守仁之说,主张“百姓之用即道”,宣传“明哲保身”、“安身立本”之论,要求于日常生活中实现伦理规范。主要人物有朱恕、韩乐吾、颜钧、何心隐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