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泰定养生主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泰定养生主论

养生类著作。元王珪撰。十六卷。珪字均章,自号中阳老人,又号洞虚子,吴郡(今浙江杭州)人。年四十隐居虞山下。洞彻医理,深明养生之道,于至元四年(1338)撰成是书。首为原心,论修身养性至关重要。次序婚合、孕育、婴幼、童壮、衰老诸阶段的宣摄避忌,以御未病。再论运气、标本、阴阳、虚实、脉症、证治,以为祛病之法,然后类方对证,备载民间验方,以供采用,按婚幼壮老,分门别类。其中婴幼门论述痘疮证治尤为详切。后为伤寒、时病、痰症证治。全书贯穿道家虚无思想,以养生为主,于证治多选用得效名方,对于诸痰、诸饮、挟火为患等证治,辨析精详,颇有发挥,可为方书补阙拾遗。书名取义于《庄子》及《养生主》语。有明正德四年(1509)刻本,正德六年刊本。

泰定养生主论

养生学著作。元·王中阳撰。16卷。撰年不详。书名取义于《庄子》: “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及同书《养生主》篇。书中以道家虚无养生的观点阐述人生由婚后至孕育、婴幼、童壮、衰老诸阶段的生理调摄、疾病治疗,以及五运六气、病因、诊断等内容,并附载了一些验方。

泰定养生主论

泰定养生主论

元代王珪撰,十六卷。成书于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全书对婚合、孕育、婴幼、童壮、衰老等的宜摄避忌,以及运气、标本、阴阳、虚实、脉病、证治等全生祛病之法进行了综合论述,强调“御未然之病”。书中提出不应摆脱工作来谈养生,养生的要义在于量力而行,安分有节,不放任自流。他说:“何尝尽废诸事而然后谓之摄养哉?特消息否泰而行之、藏之,量其才能而负之、荷之。以不流于物,故谓之摄;以安其分,故谓之养。”认为养生之道应当自幼至老,贯彻始终。提倡“收其放心”“心神守舍”,“名利不苟求,喜怒不妄发,声色不因循,滋味不耽嗜,神虑不邪思。”(卷二)倡导修心养性,积精延年。此外对于饮食、服饵、导引、按摩诸法,亦有论列。

☚ 三元参赞延寿书   修龄要旨 ☛
泰定养生主论

《泰定养生主论》

著者王珪,字均章,号中阳老人、洞虚子。元代吴人。所著《泰定养生主论》中起首二卷为养生调摄之专论。主要内容为:
❶养生须自婚育童幼始。王氏认为,养生须从婚合、孕育、婴幼、童壮、衰老等环节分别着眼,先天与后天并重,防老于未老之先。孕前必须父强母壮,精满血盈,其子方能健康长寿。怀孕之后,即须谨守禁忌,避房事,节喜怒,慎劳逸,怡性情,以利于胎儿健壮成长。婴儿出生之后,又当依法调护,如拭舌、护脐、浴儿、服药等等,各有法度。饮食须防偏嗜,举止应守礼仪,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德修养。
❷养生以修心养性为要。王珪认为,善养生者,必须去私欲,畅情志,戒躁妄,勿孜孜汲汲于名利之物,常坦坦荡荡存怡和之心,积精全神,保健延年。
❸老年摄养尤其重要。王氏此书对于老年阶段的养生宜忌,论述尤详。主张淡食,节欲清心。在衣食、药物的选择上,也要根据不同的体质而给予不同的保养与调摄。

☚ 丘处机与《摄生消息论》   遵生八笺 ☛

泰定养生主论

十六卷。元王珪(生卒年不详)撰。王珪字均章,号中阳老人,又号洞虚子、吴郡(今浙江杭州)人。四十岁时隐居于虞山下。明晓医理及养生之道。此书书名取自《庄子》“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及《养生主》之语。书前有王氏自序和至元十五年(1278)段天祐序。后有杨易跋。因王氏迷信丹术,故全书贯穿道家虚无思想,以养生为主。书中首为原心,论修身养性至关重要。其次论婚合、孕育、婴幼、童壮、衰老诸阶段的宣摄避忌,用以防病。又论运气、标本、阴阳、虚实、脉证、证治,用以祛病。按婚老壮幼分门别类地加以对证,备载民间验方。其中论述婴幼儿门尤为精详。对伤寒、时病、痰症等证治,亦有所论述。有明正德四年 (1509) 刻本,正德六年 (1511) 刊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