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注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注释zhùshì

❶ 〈动〉用文字来解释字句:注释典籍。
❷ 〈名〉对行文中的字句作出解释的文字:注释准确│增加注释。
【同义】注解。

注视;注释

◉ 注视zhùshì  注意地看。〈例〉~前方/ 他成了大家~的对象/ 万人体育馆里,人们~着场地当中那个铺着地毯的圆形舞台。〈近〉凝目/ 凝眸/ 注目。〈反〉一瞥。
◉ 注释zhùshì 
用文字解释字句。〈例〉~古书/ ~生难字/ ~典故出处。〈近〉解释/ 诠释。
解释字句的文字。〈例〉参看~,我能读懂原文。〈近〉释文。

注释

(同)注解 解释

注释

注释

即“注解”,见该条。

☚ 注解   段中注 ☛

备考、备注、边注、附笔、附记、附录、附言、附注、夹注、笺注、脚注、小注、注脚、注解、注释、注文;正文

○备考bèi kǎo

(名)(书册、文件、表格)供参考的附录或附注:~栏|关于他的简略事迹,请看~|《康熙字典》有~。

○备注bèi zhù

(名)表格上所加的注解说明:~一项空缺|在~栏里填了父亲的情况。

○边注biān zhù

(名)正文旁边的注解:译书常有~。

○附笔fù bǐ

(名)书信、文件等写完后另外加上的话:~请安|文后无~。

○附记fù jì

(名)在正文外附带的记述:书后有两篇~|这篇~,未随本文刊出。

○附录fù lù

(名)附在正文后面与正文有关的文章或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有五个~。

○附言fù yán

(名)在正文后面附带说明的话:信尾有几句~|~栏。

○附注fù zhù

(名)补充说明、注明出处或解释正文的文字,放在篇后或一页的末了,或用括号插在正文中间:印件旁写有~|信后的~|鲁迅先生的两句~。

○夹注jiā zhù

(名)夹在正文字句中间的字体较小的注释文字:除正文外,还需要看~|~当中也有些是唐代的资料。

○笺注jiān zhù

(名)古书的注释:这本书艰涩难懂,只有对照~来阅读了 |~颇详|古诗~。

○脚注jiǎo zhù

(名)列在一页末了的附注:他在~里发现一处错误|星号多用来标示~|加上一条~。

○小注xiǎo zhù

(名)直行书中夹在正文中的注解,字体小于正文,多为双行:古书正文中常夹有~|发表时题目下原有~|后面加了一个~。

○注脚zhù jiǎo

(名)解释字句的文字:文后~尤好|还要看一下~。

○注解zhù jiě

(名)解释正文或某些字句的文字:难懂字句应有~|“十三经”正文都有~|有了~,便于理解正文。

○注释zhù shì

(名)注解:典故更需要~|《鲁迅全集》的~|~浅近易懂。

○注文zhù wén

(名)注解的文字:古书有涉~而误衍者|郑玄注经,最为简约,其~有少于经文者|它是历代选本中唯一附有~的一种。

●正文zhèng wén

(名)著作的本文:书的~|字典~|十三经~。

正文←→注解 注文 注释zhèng wén ← → zhù jiě zhù wén zhù shì

正文:著作的本文。
注解:解释正文字句的文字。
注文:注释的文字。
注释:注解。
【例】 我出世的时候是清朝的末年,……政府对于读书的人们,使读 一定的书,即《四书》和《五经》,使遵守一定的注释:使写一定的文章,即所谓“八股文”;并且使发一定的议论。(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几句读起来很奇怪,怎么一月得四十五天呢? 再看原文底下颜师左做了注解,他说:“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马南邨:《生命的三分之 一》) 虽经无正文,所谓必广记而备言之。(《左传·隐公九年十一月甲寅郑人大败戌师注》) 朱熹为《诗经》写了许多注文。

注解1

注解1

注(注释;~音;解注;批~) 训释 解诂 解故
注解和说明:注说
注释和著述:注述
解释并疏通、阐发文意或补充注释:疏注
对古书字句做解释:训诂 训故
 文字训诂:鱼虫
纂集训释:纂训
讲解训释:讲训
注释文义:训义 解义 释义 释笺 笺释 笺注 笺疏
 注释字义:释言
 注释词义:释词 辞释
 注释经义:解经 诂经
以今言注释古言或方言:诂(诂解)
根据上下文对某个词语做注释:随文释义 随文析义
江集前人关于某部书的注释再加上自己的见解进行注释:集注
校勘注释:校注 校释
评论注释:评注
诠解注释:诠注
训释注解:训注
记述注释:记注
详细注解:详注 详解
古文注释或外文翻译严谨,一丝不苟:字栉句比 字栉句梳
(用文字来解释字句:注解)

☚ 解释的程度   说明 ☛

注解2

注解2

注(注文;注语;注释;注脚;疏注) 笺(笺释;笺疏;笺注)
解释古书字句的文字:训诂
经传的注解:笺注
为诗集作的笺注:诗笺 诗牋
对注所作的注解:
经书的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注疏
诗的注疏:诗疏
对篆书的注解:篆注
正文旁的注解:小注
夹在正文中间文字较少的注解:夹注 间诂
在书眉上批注的文字:眉批
印在书页下端的注解:脚注
附于正文末尾的注解:附注
确实无疑的注解:铁板注脚
简明的注解:浅注
正确的训释:雅训
雅正的注解:雅故
(解释词句的文字:注解)

☚ 各种用途的文字   碑文 ☛
注释

注释Zhushi

古代亦称传注,指对历史文献文字和内容的解释。从文字上看,有字音、字义、字形的解释以及文字的校勘;从内容上看,有史事的考订、评议和史料补充等。注释名目繁多,有传、疏、注正义等称谓。有单注,即一家注释,如,注释《春秋》经的《公羊传》、《谷梁传》,注释《汉书》的唐颜师古的《汉书注》,注释《资治通鉴》的元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注释《昭明文选》的唐李善《文选注》等;亦有集注,集中多家注释于一书,如,南宋裴骃集南朝徐广《史记音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于一书的《史记集解》。东晋蔡漠集东汉应劭以来注释《汉书》的文字于一书的《汉书集解》等。注释对于历史文献文字古奥难懂,古今异音异义,以及史事记叙不周或有讹错之处,多有匡正,说明,是今日人们阅读古籍的重要工具。

☚ 校勘   考据 ☛

注释

又称“注解”、“注文”。对文章中语汇、内容、引文出处等所作的说明。一般用比正文小的字体排印。在版面上的排印方式有“夹注”、“脚注”、“页后注”、“段后注”、“篇后注”、“书后注”等。

注释

注释

又称“注解”、“注”。是对文本中的概念、涉及的事件和人物进行解释,是解释的简短形式,往往在文本中插入,使文本的疑难问题得到明确的说明。注释作为一种解释物,是一种灵活、简便的解释方式。
注释通常对文章中的语汇、内容、引文出处等做出解释和说明。一般用比正文小的字号排印。注释的按排在版式设计中一般有“文末注”、“脚注”和“夹注”三种形式。(一)文末注,以著作物的篇章或文章段落为单位,将其中有关词句的注释按序标码,集中排印于其后。按照注释涉及的正文内容范围大小及排印位置,文末注可分“篇后注”、“章后注”、“段落注”等。(二)脚注,即“页末注”或叫“边注”,指书刊页面下端的注释。其格式是:把注释文字排在被注释者所在页面的下端,用注线与正文隔开。注线一般顶格排,长度占版面宽度四分之一左右。注码一般采用❶

❸等注符或花芯(*)、与排在被注释者右上端的注码相一致。(三)夹注,亦称文内注,即夹在正文之中的注释文字。在古籍中,以字双行形式直接排印于被注词句之下;在现代书刊中,以小于正文一个字号的字排印于被注词句之后,并用括号将其括起来。

☚ 注   契合法 ☛

注释

comment;commentary


注释

comment;commentary


注释

comment

注释

annotation;explanatory note
附有~的《四书》annotated The Four Book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