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注解伤寒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注解伤寒论

 《注解伤寒论》是中医经典的注释性著作。金成无己注,约成书于宋绍兴十四年 (1144)。《宋史·艺文志》最早著录。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刻本、明熊氏种德堂校刊本、明万历二十七年 (1599)赵开美校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清光绪六年(1880)扫叶山房刊本等。人民卫生出版社多次出版排印本。
 成无己(约1066—1156),聊摄(今山东聊城)人,金代医学家。生于宋嘉祐、治平年间,其后聊摄入于金地,遂为金人。成氏家世儒医,《医林列传》记述他“性识明敏,记问赅博”。对医术颇为精通,被赞为“治病百无一失”。金皇统二年(1142)与名医严器之邂逅,相与论医,出其所著《伤寒明理论》,从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方面,归纳分析《伤寒论》的50个证候,多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后又著成《注解伤寒论》这一部重要的伤寒著作。
 本书10卷,22篇。卷1注释 “辨脉”、“平脉”两篇;卷2注释“伤寒例”。“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卷3注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卷4注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卷5注释“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和“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卷6注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和“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卷7注释“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和“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卷8注释“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辨不可吐”、“辨可吐”;卷9注释“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辨可下病脉证并治”;卷10注释“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
 本书在学术上的主要特点,是作者在注释中,主要参阅了《内经》、《难经》的学术观点,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阐发。《伤寒论》一书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但原书详于述症、设方、用药,对病因、病理和方药理论的论述则显简略,并且由于文辞古奥,给医家学习带来了困难。成氏以《内经》、《难经》的理论为指导,探本求源,去阐述《伤寒论》的学术思想。书中不仅运用上述医学经典中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去解释《伤寒论》的条文,而且根据《内经》的药性理论和治则学说去阐明《伤寒论》的方药。这种注解方法,一方面使《伤寒论》这部方书之祖,第一次获得理论性的阐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 《内经》、《难经》两部经典,从《伤寒论》所反映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得以解明。
 本书是第一部全面注释《伤寒论》的著作。该书的问世,对《伤寒论》的广泛传播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很长一段时期,成为《伤寒论》的主要传本。书中的理论发明,也颇受医家推崇。严器之在本书序文中称: “分析异同,彰明隐奥,调陈脉理,区别阴阳,使表里以昭然,俾汗下而灼见,……又皆引《内经》,旁牵众说,方法之辨,莫不允当。”明代医家王肯堂也认为:“解释仲景书者,惟成无己最为详明。”书中虽然也存在着随文顺释、注解不当和自相矛盾之处,但仍不失为注释《伤寒论》 的范本,对研究 《伤寒论》有重要参考价值。

注解伤寒论

伤寒类著作。金成无己撰。十卷。无己,聊摄(今山东聊城)人。家世业医,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研究精深,除于宋绍兴十四年(1144)撰成此书外,还撰有《伤寒明理论》等书。本书以王叔和撰次的《伤寒论》为蓝本,对《伤寒论》逐条注释,故名。为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书注本。成氏阐明《伤寒论》辨证、处方、用药法时,皆引据《内经》、《难经》,并旁涉诸家之论,使中医理论和临床施治紧密结合,对伤寒学发展做出一定贡献。明医家张卿子称本书“引经析义,尤称详洽,虽牴牾附会,间或时有,然诸家莫能胜之”。有元刻本(附《图解运气铃》一卷)、明万历三十七年(1599)海虞赵开美校刻本,一九六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徐荣斋《略论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的内容及所附图解问题》(《上海中医药杂志》1958.3.5),刘渡舟《谈谈成无己对伤寒论的贡献》(《湖北中医杂志》1980.3.23)可供参考。

注解伤寒论

书名。10卷。《伤寒论》,汉·张仲景著,金·成无己注。书成于1144年。为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明代赵开美校刻《仲景全书》时,盛赞成氏 “博极研精,深造自得,本《难》(经)、《素》(问)、《灵枢》诸书以发明其奥; 因仲景方论以辨析其理。极表里、虚实、阴阳、死生之说,究药病轻重去取加减之意。”全书注解比较详明,但或有随文训释、自相矛盾之处。当前的成注本有明·汪济川校刊本及《医统正脉》本等。建国后有排印本。

注解伤寒论

为金·成无己所注的汉·张机《伤寒论》。约成书于1144年。辨析六经及方论颇详,也有自己的见解和发挥。但也有解释不当之处。为现存伤寒论之最早注本。今有排印本。

注解伤寒论

医书名。宋成无己编。书成于1144年。10卷。作者因《伤寒论》释简义奥,不易理解,故参阅《内经》、《难经》等书对《伤寒论》逐条阐注,辨析六经及方论,且有发挥。本书是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伤寒论》之有注解,自成氏始。

注解伤寒论

十卷。金成无己 (1063——1156)注。成无己,本为宋代山东聊摄(今山东省阳谷县)人,靖康(1126)后其地入金,遂为金人。他出生于医业世家,聪敏好学,博闻强记,对医理研究精深,于临床亦颇有经验。成无己最大成就是对伤寒之学的研究、继承和阐发,著有《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三卷,《药方论》一卷。《注解伤寒论》即《伤寒论注释》,该本以王叔和编次《伤寒论》为蓝本,逐条注释,为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书注本,是以后百余家注解《伤寒论》的首创。成无己注解博引《内经》、《难经》理论,并采诸家之论,对于阐发张机原书宗旨,发展伤寒之学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后世有人对成氏之注颇有微词,但从总体上看,成氏还是把握住了《伤寒论》主旨精神,使后来研究者受到不少启迪。正如明代医家张卿子所评价:“引经析义,尤称详洽,虽牴牾附会,间或时有,然诸家莫能胜之。”该书有元刻本,明万历三十七年 (1599)海虞赵开美校刻本,1955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62年、1963年、197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多次印行。

注解伤寒论

注解伤寒论

中医专著。东汉张仲景著,成无己注,1144年书成。为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全书10卷。注解详明,忠实原义,尽量顺文注释。

☚ 注射针   泻白散 ☛

注解伤寒论zhùjiěshānghánlùn

医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 金·成无己注。书成于1144 年。成氏参阅《内经》《难经》等书阐注《伤寒论》, 辨析六经及仲景方论颇详,有一定的见解和发挥, 但或有随文训释、解释不当之处。是现存《伤寒论》注本中最早的全注本。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5: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