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屐儿泥吉儿ní jǐr旧时下雨踩泥穿的一种木屐鞋。形状是:木板作鞋底,鞋底下有两道约十公分高的横齿,作踩泥。用绳子拴在鞋脚上行走。 《说文》:“屐,屫(juē)也。”唐颜师古注:“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泥。” 泥屐三3660名木屐。中原官话。河南灵宝〖 〗。陕西户县〖 〗。   泥屐níjī下雨天所穿的高齿木屐。因着之行于泥地不畏滑跌,故名。亦指沾满泥巴的木屐。宋方回《次容斋喜雪禁体二十四韵》:“冻手三喔复三咻,泥屐一前仍一却。”明王彦泓《写》诗:“秋霖才过市成渠,泥屐声中掩户居。”《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五回:“狄员外打了伞,穿了泥屐,别了薛教授回家。”《歧路灯》第五十七回:“只说谭绍闻披上雨衣,依旧著上泥屐,径上夏逢若家来。”清吴伟业《满江红·题画寿总宪龚芝麓·寿金岂凡相国七十》词:“矍铄青山霜镫马,欢娱红粉春泥屐。” 泥屐〈名〉雨天踏泥用的木制高底拖鞋,边缘有孔,贯以绳索,穿时带鞋一并绑起。 《醒》二五: 狄员外打了伞,穿了~,别了薛教授回家。 <方>今山东菏泽、曹县话叫“泥屐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