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泛爱主义教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泛爱主义教育 泛爱主义教育Fanai zhuyi jiaoyu18世纪末在德国出现的一种教育流派。该派受法国J·J·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企图以人类互爱为教育原则,对当时的教育进行改革。当时德国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在文化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思想束缚的“狂飙突进”运动。泛爱主义教育的出现便是这一思潮在教育上的反映。泛爱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和创始人是J·B·巴泽多,他于1748年在荷尔斯秦因任贵族家庭教师时,采用自由游戏和实物教学法,使10岁儿童达到相当文科中学毕业的水平,受到贵族推崇而名扬德国。他写了许多关于自然神教的小册子,被视为异端邪说,被迫辞职。他潜心考虑教育、教学改革和编写新教材等问题。当时卢梭的《爱弥儿》正轰动欧洲上等阶层,他于1768年发表了一篇《为学校、学科及其对于公众福利之影响、敬向志士仁人呼吁书》,1770年先发行了《父母、教师用书》。1774年他创办师范性的泛爱学校,又称“一视同仁”学校。泛爱学校试图以人类互爱的精神和人文主义世界观教育儿童,使其成为幸福的、身体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所收儿童不分贫富,不管宗教派别。学校设有寄宿儿童班、幼儿童班和较大年龄儿童班。教育内容重自然科学、实用技术、语言课和体育,教学多采用直观原则方法,注意启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提倡理解记忆,发展儿童的智力。在训育方面,注意培养儿童温良、谦逊的态度,互助互爱的精神,以奖励代替惩罚,严禁体罚。学校教师在协助巴泽多实施泛爱教育方面,做出了贡献,并且继承和发展了泛爱主义的教育事业。泛爱主义教育派的教育目的论和泛爱学校的教育实践,对德国的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影响。 ☚ 人文主义教育 自由教育 ☛ 泛爱主义教育18世纪德国出现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是当时文化领域中“狂飙突进”运动在教育上的反映,因创始人巴泽多经常谈论“广泛的人间爱”而得名。受卢梭教育思想影响,试图以人类互爱为原则改造当时的教育。该思潮对德国和瑞士初等教育改革影响较大。 泛爱主义教育 泛爱主义教育18世纪末德国出现的一种教育流派。受法国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企图以人类互爱为教育原则,改革当时的教育。是把卢梭的教育观点应用于18世纪末德国生活条件的一种尝试。主要代表和创始人巴泽多在德绍创办了一所新型学校,命名为泛爱学园。其他代表人物还有:卡佩姆、沙尔兹曼等。泛爱主义者受卢梭思想的影响,主张以人类互爱为教育原则,要求对一切儿童进行教育,使之成为幸福、身体健康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所收儿童不分贫富,不论宗教派别。教育内容注重自然科学、实用技术、语言教学和体育锻炼。重视直观教学,强调启发儿童的主动性、发展智力。在道德教育方面,重视培养互助互爱的精神。泛爱主义教育对德国的教育改革有很大影响。 ☚ 实科中学 日本教育概况 ☛ 泛爱主义教育 泛爱主义教育18世纪末德国出现的一种教育流派。受法国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企图以人类互爱为教育原则,改革当时的教育。是把卢梭的教育观点应用于18世纪末德国生活条件的一种尝试。主要代表和创始人巴泽多在德绍创办了一所新型学校,命名为泛爱学园。其他代表人物还有: 卡佩姆·沙尔兹曼等。泛爱主义者受卢梭思想的影响,主张以人类互爱为教育原则,要求对一切儿童进行教育,使之成为幸福、身体健康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所收儿童不分贫富,不论宗教派别。教育内容注重自然科学,实用技术、语言教学和体育锻炼。重视直观教学,强调启发儿童的主动性、发展智力。在道德教育方面,重视培养互助互爱的精神。泛爱主义教育对德国的教育改革有很大影响。 ☚ 实科中学 日本教育概况 ☛ 泛爱主义教育education of philanthropist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