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法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法身fǎ shēn

佛身。梵文Dhar makāya的意译。指以佛法成身或身具佛法。《大乘义章》卷十八: “一,显法本性以成其身; 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
(例)
❶土木无功金水绝,法身疏懒几时成! (五十七·734·)
❷哥肯带我去,变出法身来,一顿把他米面都吃了,锁挺弄断了,管取下雨。(八十七·1110·)

法身

法身

佛教名词。亦称“佛身”。《大乘义章》卷十八有两种解释:(一)“显法本性以成其身”,即能够体现诸佛法之本性者,才能成为法身,又称为“法性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即通过修炼得到佛教一切功德和教法者而成为法身,称为“功德法身”。佛教诸派中对“法性”、“功德”的解释各有异同,所以对“法身”的具体定义也有差别。此外,在《金刚般若论》中将表现于佛典者称之为“言说法身”;将通过修行获得者称之为“证得佛身”。张伯端《西江月》有“法身通照没吾伊,念念体分同异”,“真心无相亦无音,清净法身只恁”。

☚ 法音   空空 ☛
法身

法身

佛教指以一切功德法成身,或身具一切佛法。也称“佛身”,是梵文Dharmakaya的意译。第七十四回有“由法身以垂八相,由八相以显法身”句。

☚ 宣卷   八相 ☛

法身

佛家语。梵文Dharmakaya的义译,亦谓“佛身”。指佛的真身。或以佛法成身,或身具一切佛法。《大乘义章》 十八:“言法身者,解有两义: 一,显法本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 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 《文选》五九南朝梁王简栖《头陀寺碑文》:“况法身圆对,规矩冥立; 一音称物,宫商潜运。”后世也泛指高僧之身。《文苑英华》八六八唐卢简求《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而又法身魁岸,相好庄严,眉毛绀垂,颅骨圆耸。”参阅 《魏书·释老志》。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神佛諸界部 > 神佛 > 三身 > 法身
法身  fǎshēn

“三身”之一。指佛之真身,即證得清淨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乃佛法或法性之人格體現,故不生不滅,無形而隨處可現形。其釋名,諸宗派之說法不一。《大乘大義章·初問答真法身》:“一謂法身實相,無來無去,與泥洹同像;二謂法身同化,無四大五根,如水月鏡像之類;三謂法性生身,是真法身,能久住於世,猶如日現。此三各異,統以一名,故總謂法身。”南朝梁·王簡棲《頭陀寺碑文》:“况法身圓對,規矩冥立;一音稱物,宮商潛運。”唐·盧簡求《杭州鹽官縣海昌院禪門大師塔碑》:“而又法身魁岸,相好莊嚴,眉毛紺垂,顱骨圓聳。”宋·蘇軾《東坡志林·讀<壇經>》:“近讀六祖《壇經》,指說法、報、化三身,使人心開目明。然尚少一喻,試以喻眼:見是法身,能見是報身,所見是化身。何謂見是法身? 眼之見性,非有非無。無眼之人,不免見黑,眼枯眼亡,見性不滅。”

法身fa shen

【佛教】embodiment of Truth and the Law

法身

Dharmakaya;embodiment of Truth and Law

法身

Dharmakaya;embodiment of Truth and the Law; spiritual body; body of unlimited potentialit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