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法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法衣

法衣

即法氅(参见“鹤氅”)。第五十三回钱痰火头戴雷圈板巾,身着法衣,仗剑执水,步罡念《净坛咒》,为西门庆祷保儿童(官哥)。从穿着,知他是个“惯行烧纸”充作巫医的道士。

☚ 板巾">雷板巾   兜膝 ☛

法衣

道士做道场时穿的专用衣服。奏过职(考核)的道士才能穿法衣。一般穿蓝、黑色法衣,高功道士才能穿红、黄色法衣。

法衣;法医

◉ 法衣fǎyī  和尚、道士等在举行宗教仪式时穿的衣服。〈例〉身穿~/ 唐僧身着~,手执禅杖,朝见唐王。
◉ 法医fǎyī  司法机关中专门负责用法医学来作出技术鉴定,协助审理案件的医生。〈例〉~正在验尸/ 以~的鉴定为依据/ 在那桩谋杀案的审理中,有一名~来作了证。

法衣fǎ yī

道士做法事时所穿的衣服:法师们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宫八卦的~,踏着登云履,便拜表请圣。(一○二·1307)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戲舞用物部 > 戲裝 > 法衣
法衣  fǎyī

古代戲曲服裝。前後身見方,無袖,下擺與袖寬等長及足,中間開叉,挖領,四周鑲邊,中繡八卦松鶴等圖案。爲戲曲中道士作法時所穿。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僧服 > 法衣
法衣  fǎyī

僧侣所服依佛法製作之衣。即袈裟。佛教法衣有三種,總稱“支伐羅”:一曰“僧伽梨”,即大衣,用九至二十五條布片縫成;二曰“鬱多羅僧”,即上衣,用七條布片縫成;三曰“安陀會”,即内衣,用五條布片縫成。後亦指道士作法時所服之衣,長身大袍上繡圖案。《釋氏要覽》上:“西天出家者衣,律有制度,應法而作,故曰法衣。”《紅樓夢》第一百零二回:“法師們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宫八卦的法衣,踏著登云履,手執牙笏,便拜表請聖。”

法衣fǎ yī

和尚穿的衣服。《释氏要览》卷上:“西天出家者衣律有制度,应法而作,故曰~~。”

法衣fǎyī

❶僧侣所服依佛法制作之衣。即袈裟。佛教法衣有三种,总称“支伐罗”:一曰“僧伽梨”,即大衣,用九至二十五条布片缝成;二曰“郁多罗僧”,即上衣,用七条布片缝成;三曰“安陀会”,即内衣,用五条布片缝成。后亦指道士作法时所服之衣,长身大袍上绣图案。《法苑珠林》卷三五:“出家著法衣,威仪具足,舍离烦恼而复得一切种智入其身内。”《释氏要览》卷上:“律有制度,应法而作,故曰法衣。”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三:“隋炀帝为晋王嚫戒师衣物有:圣种纳袈裟一缘、黄纹舍勒一腰……又施天台山飞龙绫法衣一百六十领。”《西游记》第六十七回:“那道士,头戴金冠,身穿法衣。”《水浒传》第四十七回:“却看杨林头带一个破笠子,身穿一领旧法衣,手里擎着法环,于路摇将进来。”《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四回:“众尼僧都穿了法衣,拿了法器,从‘狱中’将素姐迎将出来。”
❷戏曲服装专用名称。专用于“设坛作法”时的有道术之人。法衣,本是道士在“作道场”、升坛诵经做法事时的“法服”。对襟,有很宽的镶缘,多为紫红色,绣有龙、云鹤、八卦、八宝等纹饰。京剧大师马连良在《赤壁之战·借东风》中,穿银灰色的法衣,以黑色镶缘,上绣方圆有致的火焰八卦(圆形,平金绣)以及草龙。缘饰与衣身黑白对比鲜明,纹样繁简对比鲜明。此法衣亦成为马派服装艺术的代表作之一。除孔明以外,《五花洞》之张天师、《青石山》之老道等,在“设坛作法”时,均穿用法衣这种“场合装”。
❸土家族神职人员作法祭神披穿的宗教衣服。梯玛法衣,上身穿红、蓝色宽袖(或镶黑边)长袍、对襟布扣衣服,胸前镶白绸边或棕色布边,或有领或无领;下身穿八色绸布拼镶的八幅罗裙,裙脚镶织锦花边,或将长袍齐腰围捆,或不围捆。八幅八色象征八位先祖神神帐,即八氏族部落旗幡。

法衣fa yi

garments worn by a Buddhist or Taoist priests at a religious ceremony

法衣

garments worn by a Taoist priest at a religious ceremon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