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法律推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法律推定

推定的一种形式,与事实推定相对而言。通过法律明文确立下来的推定。一般迳以“推定”术语表示,也有许多法条并没有使用“推定”一词,但从其内容和间架结构上分析,仍不失为法律上的推定。具体而言,法律上的推定指的是,当某法律规定(A)的要件事实(甲)有待证明时,立法者为避免举证困难或举证不能的现象发生,明文规定只须就较易证明的其他事实(乙)获得证明时,如无相反的证明(即甲事实不存在),则认为甲事实因其他法律规范(B)的规定,而获证明。在少数情形,法律上尚有直接确定某一权利状态的推定。前者称为法律上的事实推定,后者称为法律上的权利推定。理论上通常称甲事实为推定事实,若甲为权利,则称为推定权利;乙事实为前提事实,又称基础事实;B规定为前提规定(或曰基础规定);A规定则为推定规定。法律上的推定必须同时具备两个不同的法律规范,并相应存在两项不同的要件事实。缺乏前提规范的所谓推定,则应称为“暂定的真实”;缺乏推定规范的所谓推定,则应称为“法定证据法则”。法律推定就其本质而言乃是,某法律效果构成要件所必需的事实(推定事实)的存在,由同该构成要件无关联的某事由(前提事实)的推论所规定。法律推定的基本作用表现在:
❶法律推定乃以前提事实的证明代替推定事实的证明,因而主张适用推定规范的当事人,仍须对前提事实负举证责任。因此,法律推定直接导致了举证主题(或曰证明命题)的变更。
❷举证主题发生了变更,并不意味着当事人仅能就前提事实举证证明,而是在推定事实和前提事实之间可以择一举证,从而增加了举证成功的可靠度。因此,法律推定具有减轻举证负担,降低举证难度的功效。
❸按照举证责任分配一般原则,主张适用某法律规范的当事人,应就其所必需的要件事实负担举证责任。但是,这种一般原则因法律推定的介入发生了变化,对方当事人为排除由法律推定所产生的不利于己的法律效果,不得不就原本不属于自己举证范围内的事项负担举证责任。此即学理上所称的举证责任的转换或倒置。依法律效力为标准,可将法律推定分为绝对推定和相对推定,或称不可反驳的推定和可反驳的推定;依是否需要前提事实为标准,可分为直接推定和推论推定;依推定结果为标准,可分为事实推定、权利推定、效力推定、因果关系推定、过错推定和责任推定等。参见[事实推定]。

法律推定

❶凡指立法者应用演绎方法证明假定的事实并在法律上加以规定,无重要证据予以否定时,即确认为真实。法律推定的结论直接来源于法律规定,而非证据。推定的事实属于免证事实。法律推定最早产生于民事立法,并且迄今主要适用于民事立法。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在刑事诉讼中也确认此方法。英美证据理论认为,推定分直接推定和推理推定。直接推定无需证明任何基本事实而由法律直接规定,确定证明责任由谁负担。最为人们熟知的直接推定是无罪推定和精神正常的推定。推理推定是在诉讼一方证实了某项基本事实之后,根据该事实由法律进行的推定。依照英国证据理论正统的分类,法律推定可分为不可反驳的法律推定和可反驳的法律推定。不可反驳的法律推定又称绝对法律推定,所得结论不得提出异议。实际上是用推定的方式表述的实体法规范,不是真正的推定。未满14岁的人推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就属于绝对法律推定。可反驳的法律推定又称相对法律推定,推定对之不利的一方可提出证据证明推定事实不存在。中国法律也有关于法律推定的规定。中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满1年后失踪人仍未出现,即推定失踪人已经死亡。
❷专指法院在刑事被告人未被判决为有罪或无罪的情况下,推定其有罪或无罪,作为或不作为罪犯对待。包括有罪推定和无罪推定。封建专制国家的刑事诉讼中普遍实行有罪推定原则。凡是被控告为犯罪的被告人,而又不能证实自己无罪的,都认为有罪,并以有罪论处。刑讯逼供,罪疑从有便是以有罪推定为前提的。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有罪推定,提出并确定了无罪推定的司法原则,被告人在未经法院判决有罪之前应视为无罪。中国既否定封建的有罪推定,也没有明文规定无罪推定。强调在侦查,审判过程中要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通供;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保证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准确揭露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