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法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法尊1902—1980河北深县人 法尊1902——1980俗名温道在,河北深縣人,1902年 (清光緒二十八年) 生。早年於五臺山顯通寺玉皇頂出家。1922年在北京法源寺受具足戒。越年入武昌佛學院,受教於太虚。1925年轉入北京藏文學院,從大勇學藏密,後随大勇組織之赴藏學法團到西康甘孜,從昌都安東格西專學藏文,1933年入西藏學習於拉薩哲蚌寺。1936年入重慶北培漢藏教理院,任副院長、院長。1950年赴北京,主持菩提學會藏文譯事。1953年被選爲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1956年兼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並主講佛教經論。1980年任中國佛學院院長; 同年逝世。終年78歲。譯著有《菩提道次第》、《現觀莊嚴論》、《社會發展史》、《量釋譯》。 法尊 法尊当代中国僧人,佛教学者。俗姓温。1902年生于河北深县。早年于五台山显通寺玉皇顶出家,20岁在北京法源寺受具足戒。后入武昌佛学院,从太虚学法相、因明及显密各宗教义。1925年入北京藏文学院,从大勇学藏密。后赴西康甘孜 (今属四川),从昌都安东格西专攻藏文。1933年入藏,在拉萨哲蚌寺从东本格西深究藏文三藏及藏传佛教制度。刻苦勤学,备通三藏。1936年取道印度、仰光等地回到重庆,主持汉藏教理院十余年。1950年到北京,主持菩提学会藏文译事。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被选为常务理事。1956年兼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并主讲佛教经论。1980年任中国佛学院院长。他精娴西藏语文,锐意传通。生平译作甚多。主要有汉译《菩提道次第论》、《密宗道次第论》、《辨了不了义论》、《现观庄严论》、《辨法法性论》、《集量论》、《释量论》、《释量论释》等,还有从汉文译成藏文的《大毗婆沙论》。并从事编辑藏汉、汉藏字典词汇等工作。卒于1980年12月。 ☚ 法显 法相宗 ☛ 法尊1902-1980藏传佛教学者。通称法尊法师。汉族高僧。原籍河北人。武昌佛学院首届毕业生。曾主持汉藏教理学院(1930年建于重庆)。毕生研究藏传佛教,被誉为国内西藏学之第一学者(见太虚:《我去过的西藏》序)。1925至1936年间,两次入藏,学经八、九年之久。通藏语文,尤精藏文佛经,曾将藏文大藏经中之缺佚者,由汉文佛经原版译成藏文,以补之,深得藏僧崇敬,被藏人称为法尊格西或仁波切(僧宝)。平生探究西藏佛学,直至80年圆寂。精通英文,是借译西方学者之作而传播的先驱者之一。其著述甚丰,有古代,有当代,有学理,又有治藏之议;有语文之教授,又有纯教义之专述,皆以藏传佛教为中心。所译宗喀巴名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最为著名。又有译述之作《宗喀巴大师传》。所著《西藏民族政教史》是一部早期通论性藏传佛教专著,对各教派之特色多有点睛之笔,凡治藏学者无不以此为导引。其《密宗法要》一书为其研究并介绍“藏密”的名著,成为至今研究“藏密”的正宗。因其系僧人出身,又于藏区寺院从师学法,故其语出多珠机之言。其《藏文文法》及《藏文读本》(8册)二书,为国内最早供学习藏语文的专著。深入浅出,并涉及佛教用语,以适应藏学之需和藏族民情,国内早期学藏语者多以此为课本。对近现代西藏社会历史及现状亦深有研究,著有《我去过的西藏》、《现代西藏》等书。解放后在担任中国佛协负责人的同时,仍笔耕不辍,编译《格西曲扎大辞典》,译注《白史》,撰写《中国佛教》藏传佛教部分。死后塔葬五台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